打仗不一定非要師出有名,但是師出無名的話,就要有絕對的把握碾壓敵人。
絕對不能輸!
輸了史書上就會記下重重的一筆,甚至故意抹黑造謠,讓你聲名狼藉,遺臭萬年。
只有師出有名,才能占理,有理才有號召力,有號召力,才能將士拼命,民眾支持,四海認可。
這個名用的足夠好,甚至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
胡秀兒以前還似懂非懂,現在看到聖子不惜胡編亂造,也要給自己找藉口,她一下子就懂了。
難怪從古至今,那些個起兵造反的都要打出什麼旗號來。
不是「伐無道」就是「清君側」,要麼「替天行道」要麼「匡扶正義」,好像起兵造反都是被逼無奈,都是不得不為之一般。
就連之前那伙先太子舊部,在上元節放火,四處引爆,搞的京城地動山搖,無辜百姓死傷一片,也要扯著「天罰」的名頭。
故意製造混亂,散播「天罰」的謠言,讓百姓質疑皇上德不配位,才引得上天降下懲罰。
把他們為了一己私利發動的宮變,弄成了為了撥亂反正,匡扶社稷的大義之舉。
多可笑,多荒唐,可現實就是這個樣。
不身處其中,根本不會知道真相。
胡秀兒忽然發現權力爭鬥跟打仗是相通的,把兵法那套搬到朝堂上,也一樣適用。
這麼一想,再聽聖子叨叨叨,就覺得特別好笑。
說來說去,無非就是他是正統正義,別人都是強盜惡賊,他起兵造反是順應天意,是理所應當。
胡秀兒都懷疑,這些話說的多了,連聖子自己都信了。
要不他怎麼連隆裕太子是如何中毒,都能說的一清二楚,好像親眼見過似的。
什麼知道隆裕太子愛好飲茶,故意送來茶具讓他把玩解悶。
茶具在燒制的過程中,添加了特殊東西,單獨使用是沒有毒的,但是跟隆裕太子當時正在服用的藥相衝。
故而隆裕太子就中了毒,毒性很弱,不傷內臟,只傷腦,連御醫都查不出。
直到隆裕太子在宮宴上,突然發狂,行刺太祖,才被人發現了端倪。
害人之人終害己,手足相殘,隆裕太子死的慘烈,害他的人也沒有好下場。
一個年紀輕輕就病死,一個白髮人送黑髮人。
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親生兒子全死光,只得過繼別人兒子,把皇位拱手相讓。
聖子完全沉浸在自己編造的故事裡,根本停不下來。
一會兒大笑,一會兒大罵,一會兒又大哭........
胡秀兒木著臉靜靜地看著,聖子不是裝瘋,他是真的有點瘋。
就跟她在村裡的時候,聽人說的戲瘋子一樣,戲演多了,就活在了戲裡,忘了自己。
但戲就是戲,不是真的。
聖子沉浸其中,無法自拔的戲,本身就有很多說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