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傢伙怕不是狗變成的,聞著味兒就知道是他了?
真是狗都不如他眼尖,還大嗓門,真是,哎!
宋瑜過來是找齊恆的,他先去了內閣,被告知齊恆去探望太上皇了。
宋瑜趕忙過來,試圖阻攔。
沒想到齊恆沒見到,卻撞到了這一幕,還被柳三潼這個缺德冒菸鬼給當面叫住。
只得硬著頭皮走上前,給顧清晏和胡秀兒行了一禮道:
「微臣剛從城門外回來,近期聚集在城門附近的難民越來越多,人數已有大幾千。
眼看寒冬降至,若是不能及時將這些難民安置,只怕會影響京城的治安。
最重要的是,賑災一事不儘快拿個主意,還會有源源不斷的難民從各地湧入京城。
單靠五城兵馬司和京兆府尹的人,阻攔難民進城,只怕不行。」
顧清晏已經和內閣眾人商議過賑災一事,還把六部的主要官員叫來親自詢問了一番。
羅九拿來需要批覆的奏摺里就有一本是專門說賑災的,宋瑜擔心的情況,也是他們擔心的。
但是賑災要有銀子有糧食還得有人手,這三樣朝廷是哪一樣都沒有。
江南徵調的糧食,一部分據說已經裝船起運了,若是一帆風順,最快也得十天才能到達京城。
而根據這幾日往京城湧入的難民情況,十日後,只怕已經亂起來了。
顧清晏抿了抿唇,問宋瑜,
「你對此事有什麼看法?」
宋瑜略微有些驚訝,他因為跟著胡秀兒一起去抓了太上皇,被誤會是早就效忠了顧清晏。
從原本即將被調去太學坐冷板凳,成了戶部炙手可熱的新貴。
程大人更是恨不得把所有露臉的差事都交給他干,所以才會派他去城門口,讓他來向內閣元老們稟報。
可他畢竟只是個新人小官,跑腿通報的事交由他做也就算了,提出意見做出決定的事,怎麼可能輪得到他?
但顧清晏問了,宋瑜也只得回道:
「按照以往的賑災流程,應以安撫規勸為主,武力壓迫為輔。
先派出官員去城門口對難民進行安撫,勸他們返回原籍,必要時候,可以按人頭給他們發放一些糧食,並派沿途官兵護送一二。
若是難民聽勸,自行離開,自然皆大歡喜。
若是難民不聽勸,免不了要用一些強制手段進行驅趕。
總之,讓那麼多難民圍堵在城門口,肯定不行,一旦發生暴亂,會嚴重威脅京城的安全。」
顧清晏冷哼不屑道:
「區區幾千骨瘦如柴的難民,手無寸兵,還有不少老弱婦孺,能對京城造成什麼威脅。」
宋瑜不知道顧清晏這是看不起難民,還是鄙夷他們的鄭重對待,只得保持沉默。
顧清晏扭頭問胡秀兒,
「你覺得應該怎麼處理?」
胡秀兒想了想,回道:
「人們之所以逃離故土,是因為在原本的地方實在活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