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誠為此滿懷憂慮,而當他看到被攔在城門外的大兒子時,這傢伙給他帶來了第二個難題。
軍餉,貪污,朱營統領和軍監,丞相和太尉。儘管其他人不知曉,但孟誠知道岩軍監早年受過余太尉的恩惠。三公中的兩公都被牽扯了進去,如此重大的事情決不能被這傢伙冒冒失失地捅出去——那逆子什麼證據都沒帶,只有一張嘴!
而且,眼下余太尉就在裡面,岳丞相就在裡面,百官就在裡面,他們正在上朝。這場合不適合將一件壓根沒弄清楚的事抖出來。之後的事也驗證了孟誠的猜想,大王正為北方的洪災焦頭爛額,不過他的煩躁並不是因為洪災帶來的嚴重損失,而是因為它很不巧地發生在太后六十大壽的這一年。
按照慣例,這場洪災很可能是老天在警告徐風王不要為太后建造萬金園。談起這座園子,人們最為驚嘆的是王將要用一萬塊金子為太后建造一座壽字假山,山間裝飾著用翠玉雕成的松竹,還有用銀子雕刻的浮雲。但是,一旦王室的生活太過奢侈,老天爺就會看不過,就會降下天災。
這是所有人心照不宣的慣例,因此,徐風王一得知北方的洪災時便勃然大怒,大發雷霆。他絕不承認自己做錯了什麼,他一定要建成這座花園。他的憤怒使得許多大臣把自己要說的話咽了回去,其中也包括孟誠。他輕描淡寫地敘說了在瀛水的遭遇,打算等大王消消氣再告訴他這個難題。
出來後,他沒回家,而是去了老師岳丞相的公署。他詳細地說明了在瀛水觀察到的一切,岳丞相則直言朝廷現在捉襟見肘——分封出去的土地太多了,他們收不了多少錢。
孟誠又微微表露了一個憂慮,即,現在的太子同瀛水的那位太子一樣不甚堅韌,而他的兄弟姐妹又不比那位太子少多少,而且他還有一堆有封地的叔叔伯伯。
岳丞相明白他的意思,他說:「我計劃這件事已經很久,只是陛下遲遲不願下決心。不過,我相信瀛水的慘禍可以打動他。」
孟誠最後才談到軍餉的事。他如此坦誠如此直白地向岳丞相談起這件事,是因為他堅信老師的人品。
岳丞相看起來很驚愕,半晌,他說:「原來,修停雲榭的錢是從這來的!」
在萬金園中,有一個巨大的萬字池,在池塘中央的小島上是一座無比精美、高聳入雲的水榭,裡面圈養著太后喜愛的各種鳥雀。因為財政困難,萬金園的許多建築由官員出資建造,美名其曰「捐壽」。停雲榭,就是岳丞相負責的。
那是一筆令人咋舌的巨款,在所有的「捐壽」中無出其右。岳丞相為這筆錢費盡了心思,最終決定把莊田賣掉。可是,變賣祖業是敗家子的行徑,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那段時間岳丞相備受煎熬,就當他準備把地賣出去時,他兒子交上了那筆錢。
「我這一生光明磊落,於國於公問心無愧。」岳丞相沉痛地說,「這是我做過的唯一一件虧心事。如果你要查這件事,就我所知,染指軍餉的不止我兒子和他岳父,實際上,為了湊夠建萬金園的錢,所有能挪移的款項都被挪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