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創新嘛,沒有的東西咱們就另想辦法。
至於莊子上,還是老三樣。該種糧食的種糧食,該種水果的種水果。
今年外面呢,也有許多種紅薯的人家,現在賣不掉的新鮮的,就留到冬天裡做粉條——要麼說人民的智慧無窮呢,耿文華不過是打個樣,這兩年,民間就已經有了許多經驗說道。這紅薯多放一放,澱粉沉澱,到時候就更好提取,提取的更多,冬天做粉條也正好凍一下,這樣的粉條更筋道些。
粉條這東西只要保存得當,放個一兩年不是問題。所以當年賣不掉的,留著慢慢賣就行,誰也不會著急。
玉米這兩年在外面也種植的多,一來是因為產量高,二來是因為全身都有用,玉米杆子可以剁碎了為牛羊,玉米芯可以留到冬天生活,玉米皮可以曬乾了做褥子枕頭。就連玉米須,也能吃,曬乾了泡茶也有一股子甜滋滋的味道。
再加上康熙之前推廣的兩季稻,總之,外面的糧食,現在是不太缺的。就連莊頭都說:「以往所見乞丐,都是面黃肌瘦,甚至有餓死的,可現在京城附近,已經少見這種人了。都是皇上聖明,朝廷清明,百姓才能有如此福氣。」
自家主子是雍親王側福晉,那多誇誇朝廷和皇上總是沒錯的。
耿文華擺擺手:「這些就暫且不提,只說佃戶這邊的契約,從明年開始,就按照三七分,這個事兒,你需得儘早辦妥了。」
莊頭趕緊點頭,又拍馬屁說耿文華有慈心,必定得佃戶感激之類的。
耿文華想的則是接下來的人口大爆發——康熙下旨盛世滋丁人口永不加賦,那麼接下來的皇帝,至少三代之內,都不會輕易改變康熙這個政策,這個叫孝道。除非是出了大昏君,完全不將祖上當回事兒的。但這種概率實在是小,真有這樣的皇上,大概會有御史一腦袋撞死在朝堂上。
糧食產糧增加,糧食種類增多,又不用繳納人頭稅,可想而知的,人口必然是要有一個大爆發的,大家都很願意生孩子。盛世嘛,生的多,養得起,家里勞動力也多。
若是人口大爆發,那接下來,這個布料生意,是不是就很可以做了?也就是說,這個改造織布機的事兒,是可以提上日程了吧?
耿文華眨眨眼,問莊頭:「莊子上可有織布機?是否也有織娘?」
繡莊肯定沒有織娘,因為繡莊的布料都是買賣來的,再者,繡莊的生意大多針對有錢人家,布料多是綾羅綢緞,土布就是有,也很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