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班一號聽了,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嗯,有道理。」
雖然兩天兩盤棋,龔秋幾乎一言不發,沒有半句話的指點,但曹毅卻覺得,這800塊花得夠值了。
app里的網友水平參差不齊,曹毅總不能見一個就學一個,萬一學了招臭手就不好了。
龔秋不一樣,他是高手。
每落下一個子,曹毅思維的火花就在腦子裡閃爍起來,迫使他去思考龔秋的目的,預測接下來幾步的可能性,計劃自己隨後的應對手段。
很多科班學了幾個月圍棋的小孩,依然只會靠背定式,在局部搶占優勢,卻沒有掌握主動計算的意識。後果便是,一旦棋局脫離他們熟悉的定式,比賽也就正式脫離他們的掌握了,只會防守反擊,很容易被對手指哪兒打哪兒,十分被動。
而學了半個月圍棋的曹毅,此時卻已經在對手下完一步棋後,主動預測未來多步棋了。儘管他的能力還有限,最多只能算到五六步之後的可能性,但主動運籌的意識也是可貴的。假以時日,加上熟練度提高,以後更能算。
「大佬,不讓子,我這不是輸定了嘛……」曹毅說這話倒也不是謙虛。
他覺得,從讓十六子到讓九子,其間差異的絕對值較大,但作為棋手而言,從被讓十六子到被讓九子之間的棋力差距,是勤奮學習一段時間後,很快容易趕上的。
但讓子更少的情況下,哪怕讓三子到讓兩子,被讓子一方都要跨越巨大的鴻溝。
見龔秋依然沉默不語,曹毅心想:大佬突然要跟自己正常對局,就不怕自己步子跨太大,扯著蛋嗎?
他求助似的看向高松然,又想起高松然此前的話語:不要把勝負看得太重,重在學習。
算了,不讓子,正好可以看看真正的棋手是怎麼開盤布局的。
沒了讓子優勢,又抱著虛懷若谷的學習態度,曹毅這一盤下得很是謹慎,幾乎和龔秋鏡像開局,不敢越雷池一步。
十手之後,雙方各占據兩個邊、兩個角。曹毅先手,沒有激進地沖入龔秋守住的邊角,而是與自己守住邊線的棋子間隔一格,向內一跳,進軍中腹。
龔秋則從開局占到的「無憂角」入手,一個大飛,圈住更多地盤。
兩個跟班再度興奮起來。不過,他們不敢對曹毅隨便開嘲諷——畢竟,如今情況詭異,就連身為忠實跟班的他們,都不知道龔秋是什麼意思。
棋子纏鬥中,兩人都十分專注。兩個跟班有些疑慮地相互交換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