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當老班還在擔心自己,這才用一種有些拙劣的方式逗自己開心。秦添忙說:「高老師,我確實寫了那篇作文,也只是為了發泄一下才陰陽怪氣的。我心裡已經過了那道坎了……」
秦添過了那道坎?這可不行,還沒把她往藥學上帶呢。
高松然欣慰點頭:「不錯不錯,把生物學好了,再學點藥理學,你知道下一步就可以做什麼?」
秦添:?
「跟我去煉丹吧!咱老祖宗傳下來的本事,結合現代醫學的藥理,哪個神仙吃了不說好?」
好你個高老道,還玩真的!說這麼多,就為了玩個梗?
下一節課正好是生物,高松然隱晦地點撥了秦添一下,也不知道她能不能明白。
不明白也不要緊,三中會組織好幾次社會實踐,到時候帶著孩子們去製藥廠參觀一下,也許就能把秦添的興趣和潛能激發出來了呢。
高一年級生物組人手有限,卷子沒改完,余老師只能先講新課。
「我們經常聽到的DNA、RNA這些名詞,本質上都是核酸。而DNA當中能發揮遺傳效應的片段,我們管它叫基因……」
老太太一開口,田潼曦就犯困。
趙華楓象徵性地揪了幾下她的耳朵,還是隨她去了。
總不能當真掀天靈蓋吧?
從農科院退休之前,余老師在植物育種方向深耕三十多年,是這方面的專家。說到她擅長的領域,余老師就開始發散了。
「我們當年可沒有基因測序技術,只能靠反覆實驗、觀察來研究,並推斷遺傳性狀規律……」
舉了好幾個DNA技術在農業育種方面的運用實例,余老師失望地發現,就連班裡唯一上競賽班的秦添,都聽得有些乏味了。
她輕嘆一口氣,自嘲地笑了笑。
是自己年紀大了,和孩子們有代溝了,還是自己說的內容真的無法勾起他們的一絲興趣呢?
「好了,我又講植物育種了。大家可能覺得,這和我有什麼關係?但DNA技術可以運用的範疇還很廣,比如尖端醫藥行業。這可是造福全人類的大好事啊!前幾年,我們農科院有個研究員患了癌症。才37歲的小伙子,每天騎車上下班,不抽菸不喝酒,生活很健康吧?結果,查出來就是三期,都開始淋巴轉移了。」
十幾歲的孩子,多數尚未體味過與至親之人永別的悲痛,卻對生死的話題有著異乎尋常的好奇心。
不少聽植物育種快睡著的同學,此時反而抬起頭來看著余老師。
「正值壯年,上有老下有小,自然不可能輕易放棄。幾輪放療又是幾輪化療,人受了不少罪,卻只能勉強維持現狀,但怎麼都無法消除癌細胞。前年,一家國際知名藥廠招募一期試藥志願者,他給選進去了,試用了一種靶向藥。這個詞同學們或許聽過吧?靶向藥的作用原理,也和我們今天課上說的DNA有關。有同學知道嗎?」
之前抬頭聽故事的同學,見老師提問,又紛紛把頭埋起來,假裝神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