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結束嗎,高松然這才發現在後門不知觀察了多久的魯明。
和高松然打個招呼,魯校長卻並沒有轉達黃老師在病床上和他說的話。
千言萬語只化作一句勉勵:「小高老師啊,你們班英語考試成績有所進步,不過不要驕傲,課堂進度還是慢了……」
其實,不用魯校長提醒,高松然也知道這點。
隨著3班蘇老師的預產期越來越近,高松然承擔的助教工作也愈發繁重。除了幫蘇老師改作業,現在3班的英語答疑課,也輪到高松然去做了。
對比實驗班,他自然清楚,高一年級普遍都把第四單元講完了,而他還樂呵呵地帶著10班同學們,學習著第三單元那些方位詞。
但高松然深信一個道理,「磨刀不誤砍柴工」。
10班的學習積極性,就算不用系統提示,他也看得出來——除了王宇、楊陶璐這些知道好歹的,其他孩子對英語的興趣寥寥。
如今,依靠一部在青少年受眾之中反響頗佳的《騎趣保險》,10班同學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已然大大提升了一個台階。下課、午休、乃至放學後,都有同學照著劇里一些古怪滑稽的場面玩模仿秀。
目前,高松然對10班的教學策略,主要是將課本上的內容從課文,到單詞,再到課堂練習,儘可能壓縮課時講解。多出來的時間,就讓同學們圍繞著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發散。
介紹自家某個角落的課堂演講也是出於這個目的。給予了學生交換照片演講的機會,又滿足了他們小小的窺私慾。
不少人都想看看別的同學家長什麼樣。甚至,假如、要是、如果、萬一真的隨機抽到有好感的同學呢?
高松然甚至不滿足於只在英語課上讓同學們探索感興趣的話題了。
每個星期,語文老師都會布置一篇題材相對自由的周記,或者叫每周隨筆的作業。而高松然和徐揚帆老師已經說定了,徐老師允許同學們願意在周記中用中文寫《騎趣保險》的觀後感。
不是每個人的隨筆寫的都是《奇趣保險》。
比如趙華楓,她就利用自己每周的隨筆時間,書寫她對於這世間不公的不滿。
大部分同學還是願意寫《騎趣保險》的。班裡有不少同學會在每周三剛放完劇當天,對劇的印象還熱乎的時候,就把下星期一要交的隨筆作業寫完。
從這些隨筆中,徐老師也發現了一些可喜的變化。
自第三集開始,顧凱興就不滿足於寫觀後感了。
他從劇中案例開始發散,借用了網上的相聲小品中或是廣為流傳爛大街的梗,或是小眾新奇的笑點,編造起了「衍生劇」,暢想劇中的米國保險評估員,來到華國後可能遭遇的種種搞笑事件。
比如來華國第二天,就因為市區禁摩令的存在,無法在指定時間到達任務地點,被迫改換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