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體育生更在鄙視鏈的最底端,除了做事不過大腦,還被安上了「渣」、「到處撩妹」的刻板印象。
趙華楓的文章卻另闢蹊徑,以一名Z姓體育生受傷後被教練強迫打封閉針上場比賽的故事作為開篇。
文章不僅科普了封閉針的危害,還渲染了Z姓體育生平凡的家庭背景,即使是對體育生有偏見的人,也難免會為之動容。
接下來,文章又講述了「海豚學長」因為家貧而喪失省隊名額的故事,讓每個讀者都憤懣不已。
體育題材讀者男生居多,但接下來揭露省體操隊教練對隊員行的齷齪事,就讓少數女讀者同樣血壓飆升了。
再援引一位退休教練的採訪,揭示了選拔團隊公然修改成績,以利好特定學生的行為;
還有仗著小比賽藥檢不嚴格,逼學生服用禁//藥以提高成績的——其中不少藥物,在很多幾十年前就被列入了國際賽事禁//藥名單,對人體傷害極大。
更別提文中引用的被採訪者口述,實在字字泣血,令人不忍卒讀。
「就算很可能引起爭議,我也希望能給這篇文章一個機會。如果報社出了事,讓我這個指導老師承擔全部責任吧。大家別忘了,我們社團的宗旨是什麼?」老師聲音溫柔,卻堅定不移。
報社並非相聲社那樣的「水社團」,每個社員每學期都有投稿、編輯的任務。
所以,願意報名入社的每個社員,或多或少都抱著「做個有良心的新聞人」的理想。
只不過,在繁重的學業壓力之下,誰還真的有精力深入調查、撰寫報導呢?到最後,大多數人也都流於形式,每年寫幾篇影評書評,就算完成社團考核任務了。
此時,指導老師再次提及社團宗旨,社員們不禁異口同聲地吶喊: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是啊,如果在還能受到未成年人保護法庇護的年紀,都因為擔心可能要承擔的責任而不敢發聲,那麼長大成人後,還指望擔什麼道義呢?
新聞人,本來就該承擔社會責任!
一月初,校刊發售。冬日裡的三中校園,平靜得如同深冬雪山上的冰川。而趙華楓的文章,好像在這座冰山上投放了一百噸炸//藥。
上午發刊,到了下午,「體育生選拔黑幕」的話題,就成了三中學生乃至校友群里津津樂道的話題。
「@海森,朋友圈裡一篇轉瘋了的《體育生選拔之怪現狀》,裡面接受採訪的H學長,游泳游得快、被黑幕頂替名額、打工補貼家用,怎麼越看越像你啊?」
「海豚學長」沒有在校友群里公開回答。他正在第三次拜讀這篇報導,讀到有共鳴處便拍大腿叫好,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大腿已經紅了一圈——拍的。
對於高中落選省隊的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已經漸漸釋懷。可是他知道,體育生選拔的不公,他絕不是第一個受害者,更不可能是最後一個。
讀到後來,「海豚學長」甚至有些慶幸:和文中另一些受訪者的遭遇相比,他遭遇的不過就是不公正罷了,至少沒有遭受教練侵犯、被強制餵藥、被要求打封閉帶傷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