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天前,『分發記錄』發了他在丰南鄉實驗小學門口分發邪典繪本的記錄;四天前,『查理Z』發表了七張旅遊照片。注意這第三張,背景里有半個入鏡的飯店招牌,招牌上還有訂餐電話。」王宇指著一張照片,說道,「我把這個訂餐電話放到搜尋引擎里一查——湖中省育港市,而丰南鄉正是育港市這個地級市下轄的鄉級行政單位。」
「再看這個。『分發記錄』中的第二條動態,顯示他十五天前拜訪了一所叫『東古峽小學』的學校。而在此前一天,「查理Z」發表了五張旅遊照片。看起來只是幾張野外遊山玩水隨手拍的。」
但是,王宇再次展示他的搜索技巧,將「東谷峽」三個字放入搜尋引擎,選取「圖片搜索」——搜索結果中的不少圖片,和「查理Z」拍的圖,很明顯就是同一個地方!
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高松然經常鼓勵學生要舉一反三,他自己這方面的能力自然也不弱。
何況,王宇都舉了兩個明顯的例子了。
由此,高松然提出了自己的猜想:「也就是說,只要『分發記錄』這條帳號發一條新的動態,在這條動態的前後幾天,你都能在『查理Z』的帳戶中找到他在附近旅遊的照片?」
王宇點了點頭。
「這說明,『查理Z』和『分發記錄』、『幽靈邪典』要麼是同一個人,要麼有著密切的聯繫。」
第124章
王宇忙不迭點頭,又補充解釋道:「當然,我一一對比過了。『查理Z』和『分發記錄』的動態,並不是每一條都完美對應的。有時候,『查理Z』發表了幾張旅遊照片,但同一時間,卻找不到『分發記錄』在附近城市或者下轄鄉村的蹤跡。反過來也是一樣,有時『分發記錄』的動態表明,他去拜訪了一座學校,但『查理Z』的帳戶中卻找不到蛛絲馬跡。」
「那麼兩者重合率大概多高?」
像是早就料到高松然會提出這個問題,王宇掏出褲兜里的小本本,胸有成竹地念著上面的數字:「『分發記錄』目前一共72條動態,而『查理Z』發了78條。其中有56條是對應的,在兩個帳戶中,時間與地理位置都高度重合。剩下還有6條,因為『分發記錄』給出的信息不夠詳細,類似『雛鷹幼兒園』、『市立三小』這樣大眾化的名字,我不能打包票。」
聽到這裡,高松然也不得不感慨:王宇此人,學習起來一絲不苟,調查起這些信息來更是把「縝密」二字做到了極致。
堅定秉持著「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原則,他連這種非常規數據都算了出來。
順著「查理Z」的足跡,王宇也成功找到了更多線索,將缺失的拼圖碎片補齊。
之前,在他和高松然剛發現「分發記錄」這個帳號的時候,裡面提及一家「雛鷹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