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級還有另外兩位同學,同為農村出身、家裡以種地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孩子。
面對霸凌小團伙的嘲笑,他們敢怒而不敢言,或許只是因為成績沒有劉重那麼出眾,沒有受到老師的日日誇獎,這才沒有吸引來霸凌者的主意。
剛才,有人帶頭起鬨孫志亮,讓他滾下台,他們也成了跟風起鬨的人之二。
原因無它:孫志亮是「太子爺」嘛,鐵定何不食肉糜!這種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小資階級,只知道葉公好龍,哪會知道種地真的多辛苦?
都以為「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是一種悠閒自在的浪漫,卻不知道,「草盛豆苗稀」,放在古時候是真的能餓死人的!
就算放在現代,也能生生逼得一整個大家庭被迫省吃儉用,摳摳搜搜地過一整年。
大雪天,半夜三更,全村老少出門搶修蔬菜大棚,這兩位同學都沒有親身經歷過。但是,他們也見過父母半夜起床為難產的母牛接生,還因為照顧因難產而虛弱的母牛,一天一夜無法合眼的狀況。
至於孫志亮說的全村排隊給地里澆水、暴雨來臨前搶收麥子,他們都不陌生。
孫志亮是個公子哥不假,或許他只在農村呆了這一個寒假,或許他這輩子只和那老太太一個農民聊過,或許他對於農科院技術員的熱情只有三分鐘熱度……
但孫志亮是真的吃住在農民家裡、和農人一起幹了幾天苦活。他這幾天的體驗,和城市家庭逛農家樂完全不同。
此時此地的孫志亮,也真心實意地在為自己、自己的父母輩說話。
而他們呢?卻只因為孫志亮的公子哥身份,聽都不願意聽,就不分青紅皂白地跟著起鬨,要把他趕下台。
這和學校里的霸凌小團伙,因為自己的農村出身就對自己言語羞辱,有什麼本質區別嗎?
「我的夢想是進入農科院工作。我知道,自己從來不是個好學生,也從來沒有做學術研究的能力,但我擅長分辨長相類似的不同種類植物。我願意利用自己這點微不足道的所謂『天賦』,當一名普通的技術員。我的理想是:為了華國農民能夠少辛苦1%而奮鬥。」
孫志亮的演講稿,高高拿起輕輕放下。聽到這裡,不少同學甚至還有些意猶未盡。
「少辛苦1%」,聽起來有些幼稚,又少得不足掛齒。
出身農村家庭的幾個同學卻在想:一年一共365天,少辛苦1%,若是能讓他們的父母一年多睡三四個好覺,也能讓他們臉上少幾道皺紋、腰彎得再慢一點……
就連帶頭起鬨讓孫志亮這個太子爺「滾下台」的出頭者,此時也不說話了。
他想起那位被嘲笑、被排擠,最終卻因為心理壓力過大,不得不轉學的農家孩子劉重。剛才,跟著他喊「後浪滾下台」的人,有不少也曾對劉同學出言不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