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虧自己為了調查記者這個職業努力了大半個學期,提升了文學素養,否則,還不一定在短短几秒鐘內就想能出這樣一段總結陳詞呢。
儘管10班的平均成績在高一年級是當之無愧的倒數,選上來演講的六位同學也不都是好學生,但是,10班班的國旗下講話,反倒為全校師生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或許的確有學生,從小立志要造火箭,並一直朝著那個方向努力。但是,當一個年級連著三個班都有同學說,「小時候在電視上看到的某某航天飛船發射的場景讓我激動得睡不著,所以我的夢想是造火箭」,並且這些演講之間的間隔不過一兩個星期時,聽眾就會覺得——太假了!
10班六位代表的理想職業,有刑偵專家、記者這些相對高大上、符合「三中學子平均夢想水平」的,也有訓犬師、城市園藝師這類十分冷門、但聽起來也聽有趣的,更有農業技術員、急救調度員這種,完全不在「三中精英學子標準理想職業列表」里的。
初聽,不少人覺得荒誕。10班孩子的願望,樸實得讓人匪夷所思,卻因為真實而顯得彌足珍貴。
就連在教育理念上與高松然多有分歧的年級組長邵元虎,都不得不承認:10班,在高松然治下,比那些成績更好的實驗班,多了一絲難以言喻的氣質。
一種獨屬於青年人的氣質,一種「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的熱忱。
當然,對生活的熱忱,無法以邵老師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更無法變成對學業的熱忱。
學業壓力,在10班半數同學眼裡是不存在的。
寒假作業依然難以上交,惹得林老師上物理課時恨鐵不成鋼地罵道:「瞧瞧你們,一個個在主席台上能說會道的,出盡了風頭,怎麼就不好好寫作業呢?我布置的物理作業也就一本小冊子而已,有那麼難嗎?」
「有——!」後排的顧凱興拖長了音,毫無廉恥地答道,又逗得全班哄堂大笑。
第160章
高一下學期的第一項年級活動是英語口語大賽。原本,10班根本沒人報名。
不過,在趙華楓的擰頭威脅下,英語課代表楊陶璐成了10班的獨苗。
高松然也勸楊陶璐:「我是教英語的,結果咱們班連報名的都沒有,多丟我面子?你是課代表,英語成績又好,就給同學們做個表率嘛!」
楊陶璐有些不太自信。雖然她的英語成績可以算是10班數一數二的,但她知道,參加口語比賽的多數人,都是家境優越的孩子。
好一點的,暑假去國外生活一個月,成天浸泡在說英語的環境中;差一點的,也能聘請專業口語老師或者報口語課外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