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幾個班一直在唱紅歌,雖然滿滿正能量,但是聽多了也挺煩。看10班這輕鬆愉快的猴戲,還挺有意思。本來以為10班這表演就是為了好笑的,結果結尾那裡形勢忽然來了個大逆轉,一下就把主旨拔高了。」另一個同學補充道。
「關鍵是用這樣的形式給我們灌輸保護環境的理念,還不讓人煩,不像那種單純說教的作品。」
「是啊,有句話說的挺好,『所謂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了讓人看』。我覺得在這一點上,高一10班做的很不錯。他們先讓我們感受到了猴山自然的美麗,然後,再讓猴群活在隨時可能因為亂砍濫伐導致家園覆滅的威脅之中。這樣,我們觀眾也更能共情猴子的遭遇。」
也有同學的關注點不太一樣:「你們有沒有覺得,他們用的伴奏音樂有一種魔力啊?鼓點的節奏,完全讓我陷進去了。白天猴子在那兒歡呼雀躍,我也興奮的不得了,好像剛喝了好幾罐紅牛一樣。之後,猴子聽見伐木的聲音感到害怕,我也挺擔憂的,心跳加速,就好像我自己精心布置的房間被親戚家的熊孩子毀了一樣。」
「沒錯,」有人激動的附和,「還有最後天黑,猴子去睡覺了。那會兒,不是全場安靜了將近一分鐘嘛!不知怎麼回事,那一分鐘我好像被催眠了一樣,也困得要命,眼皮都睜不開……原來不是我一個人有這樣的感受!」
這幾位逃課來看表演的高三同學,躲在學生劇場後排聊得熱火朝天。前排幾位由三中請來的專家,同樣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儘管他們並沒有聽見郭凌茜和她同學們的議論,但是他們的心情感受也並無太大差別。
其中有一位嘉賓,是一位在業內小有名氣的的音樂製作人,叫柳莉佳。由於她的工作大多時間都在後台進行,鮮少出現在公眾視野,所以,儘管她的大名在國內音樂屆無人不曉,但她的到來並沒有像哪位偶像明星一樣,在年輕人扎堆的高中引發任何轟動。
她低調地坐在嘉賓席,專注地欣賞台上的表演。
絕大多數非音樂專業的同學,在感受這場表演時,對於音樂本身並不會太過關注。畢竟,這是一首大家都不熟悉的自編曲目,且合唱內容很少,甚至可以說,合唱只是這場表演的點綴,而非主角。因此,沒有什麼人關注旋律本身,他們更多是被表演的故事情節與視覺效果所吸引。
但在專業人士眼裡,情況就不一樣了。拿到節目單的那一刻,柳莉佳就把所有曲子掃了一遍。
絕大多數的合唱表演都是讚美祖國的紅歌,氣勢磅礴,適合合唱;也有一部分節奏明快、和聲效果好的流行歌曲。
而《猴山圓舞曲》這個標題,是唯一一首柳莉佳沒有聽說過的。她好奇地去網上查,自然也是無果。
「是誰做的曲,又是誰編的曲?」柳莉佳迫切想知道答案。
她下定決心,倘若這位作曲者和編曲者身後沒有比她更雄厚的背景和靠山,她柳莉佳一定要將這個人才收入麾下,加入自己的團隊!
台下觀眾議論紛紛,各懷心事。這可苦了跟在10班之後表演的幾個班級。
在台上表演的同學們明顯看得出來,台下觀眾心不在焉。或者說,台下觀眾聚精會神,但聚精會神的點根本不是他們的節目。觀眾們的思維依然沉浸在高一10班的表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