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辣筍醃菜。據說當年偉人開國宴,招待亞非拉各國領導人,就把這道菜就在人民大會堂上當作開胃小菜呈現。可惜,他們連玉罕族的名字都沒提過,只把辣筍醃菜說成玉罕族所歸類的那個大族的特色菜餚……」
古阿子聽到林鷹說的這番話,欣慰地笑了。
即便是他徒弟陳瀟,對玉罕族的文化感興趣,也只是在認識自己並對手工竹製品產生興趣之後,才開始了解他們的民族文化。
平心而論,陳瀟對他這個老頭子很好,花了很多金錢和心血發揚玉罕族的手工竹編技藝。在禹城博物館舉辦特殊展覽、推舉古阿子成為國家非遺傳承者,包括今天在運夏市大劇院開展公開日活動,教小朋友玉罕族的竹編技法,也是陳瀟利用自己的人脈安排的。
但陳瀟只對手工感興趣。
當年,他在山裡旅遊時,玉罕族的村民們就邀請陳瀟吃過當地的不少美食,讓陳瀟感動不已。
可惜他根本吃不慣。到最後,陳瀟看到那些被碾碎的魚蝦糜,都會條件反射般地反胃。他還酒精過敏,喝不了竹葉香酒。
對於玉罕族的傳統美食和酒文化,陳瀟只能說他心存敬意——然後敬而遠之。
來到運夏市生活後,除了陳瀟,古阿子也認識了其他的朋友,收了另外幾個徒弟。他曾邀請這些人來自己家用餐。
在他看來,老婆子做的玉罕族特色美食,可是非親密好友無緣享受的上品佳肴!
讓他感到意外的是,這些朋友來古阿子家吃了一頓飯之後,下一次,倘若他再叫這些人上自己家吃飯,這些朋友總會先禮貌地笑一笑,然後百般推脫,放鴿子的理由千奇百怪。
「老古頭,晚上去不了了,我的電瓶車騎到半路沒電了!」
「老師,不好意思,我舅舅一家突然造訪,我得替我媽準備食材招待他們!」
……
大徒弟陳瀟最客氣,總拗不過自家老婆子的邀請,只要一邀請就必然上門。餐桌上,陳瀟因為害怕駁了老師的面子而強行下咽的臉色,讓古阿子印象深刻,甚至同情起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