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王偉本人後,收集報導素材變得容易了許多。但無論是王偉還是趙華楓,都還沒有足夠的素材發表一篇強勁有力、振聾發聵的批評文章,向全社會揭露多氟烷基物質的危害和瑞宜化工廠的無恥行徑。
王偉還需要更多、可重複獲取的證據。
叫上劉二明來幫忙,是因為趙華楓雖然對這起爆料事件感興趣,但化學實驗測量實在不是她所擅長的領域。聽王偉講講他的故事、直接開門見山說調查結論倒還好,可一旦深入一點,涉及調查過程、實驗設計等等,和趙華楓說這些,就和對牛彈琴差不多了。
而劉二明,10班著名的化學「痴子」。熱愛做實驗,熱愛到不惜被人說成小偷,也要想方設法拿到實驗藥品自己做實驗。
這樣兩個人,用「一拍即合」一詞形容,剛剛好。
王偉——哏都大學應用化學專業的畢業生,曾經還是材料大學的講師,化工專業功底深厚,能教會劉二明的有很多。
而且,因為他自知命不久矣,面對劉二明這個求知若渴的學弟也絲毫不會藏私。他會把自己知道的一股腦都告訴劉二明,這樣,哪怕自己因病去世之前沒有辦法完成足夠的採樣和化驗,也會有人接過自己的衣缽,繼續自己未竟的事業。
劉二明對化學專業的熱情打動了王偉。
「生化環材」,本就是公認的天坑專業。尤其是化學,學得辛苦,還成天和化學物質打交道,對身體的影響不可小覷。
真正不出於就業考慮,純粹因為熱愛才去學的孩子,又有多少?
王偉教劉二明的第一課,就是如何在複雜的化工環境中保護自己。尤其是當他可能正和有毒有害物質打交道時。
王偉早年間住在瑞宜化工廠附近,對化工廠違規排放多氟烷基物質的行徑一無所知。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極有可能加速了他的癌症發展。
如今病情已至晚期,沒幾個月的生命了,王偉再後悔也沒有用,但他不希望看到這樣一個充滿希望的學生重蹈覆轍。
劉二明還是個孩子,王偉不願讓他冒險。所以,哪怕拖著癌症晚期的病體,王偉依然堅持親自去瑞宜化工廠附近採集水樣。若是他形跡可疑被人抓了,也都是他一個人的責任,不會牽連到劉二明。
表面上的理由是這個,劉二明也不好辯駁。
針對王偉不想讓他跟著去野外採樣這件事,劉二明和知道王偉故事的高老師聊過。
高老師說:「既然王偉表達了他的好意,就受著吧。你想報答他,沒必要在這方面客氣。他的願望是在生命的最後關頭揭露瑞宜化工廠的醜惡,你只要把他讓你做的實驗做好,便是對他最高級別的慰藉。」
王偉沒有和劉二明說的、身為文科生的高老師也很難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要採集的多氟烷基物質本就是有毒有害的致癌物。在實驗室里,王偉和劉二明可以穿戴完整的防護裝備,使用專業工具,避免與這些致癌物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