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到一半,王偉猛烈咳嗽起來。他有些狼狽地轉過身去,用桌上的抽紙捂住了口鼻。
昏暗的燈光下,劉二明隱約辨認出,那張抽紙上似乎沾著斑斑血跡。
王偉的故事和病情,劉二明早已有所耳聞。他深深理解王偉的心情:王偉並不想依靠病情博得劉二明的同情。
而且,同情心,是王偉這類實用主義者最不需要的東西了。
這半年來,有了劉二明在實驗室里的幫助,王偉得以更加專心地去化工廠周邊的水源、土壤中搜集樣本進行化驗。暑假到來,他們已經收集到了足夠多的樣本。
大規模採樣化驗後得出的結論,也基本符合王偉此前的實驗結果。
這兩年來,儘管瑞宜化工廠能量很大,將王偉兩年前的爆料壓到幾乎無人記得,就連多氟烷基物質的千度百科詞條也被一股「神秘力量」鎖定了,無法編輯。
但是,國內外科研院校的研究人員,卻從未停下追求真理的腳步。
三個月前,《公共衛生與生殖健康學報》刊載了中原醫科大學幾名學者的研究文章——《多氟化合物暴露對小白鼠胚胎發育的致畸作用分析》。
王偉親力親為,帶著劉二明從摘要到引言、從方法到結果討論,完整通讀了一遍。
這是劉二明第一次體會到,什麼才叫真正的研究化學。
平日裡,通過合法或不合法的渠道弄一些試劑藥品,看它們相互發生反應,就被10班、同學乃至化學競賽班上的同學們稱為「化學大神」。
雖然劉二明從未躺在功勞簿上,覺得自己懂得多,做過的實驗也多,就固步自封。劉二明對化學知識的渴求依然如饑似渴。
不過,被人吹捧多了,難免沾沾自喜。認識王偉之前,他已經有些飄了,覺得自己就是個研究化學的天才。
甚至在認識王偉、開始幫王偉做實驗之後,劉二明依然熱情不減。看著代表不同種類多氟烷基物質的濃度曲線圖,與採樣地點和化工廠距離呈強相關性,劉二明便激動不已,好像下一秒,只要他們敢投稿,他和王偉的研究成果就能發表了!
洋洋自得的劉二明,在此之前,卻連一篇正規的、符合格式的科研文章都沒讀過。
中原醫科大學並非什麼頂尖學府,《公共衛生與生殖健康學報》也不是什麼一級期刊,名氣稍微大一些的研究者甚至都不屑於在這種級別的雜誌里發表文章。
但是,這樣一篇真正的科研文章,在有王偉協助的前提下,閱讀難度還是遠超劉二明的想像。
這個暑假過後,包括高松然在內10班的師生都發現,此前在化學課上時常咋咋呼呼的劉二明,經過一個暑假的薰陶,變得穩重、謙遜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