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都是白用功嗎?
高松然提出,調查報告依然可以發表,但為了孩子們的安全,從數據採集、數據分析、文稿寫作,這份功勞全記在王偉一個人頭上就行。
劉二明兢兢業業測量數據,報告上不能寫劉二明的名字;趙華楓最後為這份重磅調查報告定稿,但最終的稿件也會記在「作者王偉」名下。
劉二明和趙華楓兩個熱血方剛的學生,初聽高松然這麼說,齊齊搖頭。可冷靜下來了,高老師站在他們的角度,完全為他們的這個團隊著想,是整體風險最小的策略。
參與爆料帶來的名譽,比起人身安全來,什麼都不是。
劉二明沒說話,趙華楓卻提出了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建議:「自古真情動人心。如今讓人動真情的,無非就是文藝作品了。硬核的化學知識、調查報告不能那麼快拿出手,但我們可以利用虛構故事的力量傳達理念嘛……」
高松然在電話那頭聽得有點懵:趙華楓這話鋒一轉是想幹什麼?不寫紀實報告,改編故事賺人眼淚了?
說起「編故事」,10班倒是有人擅長此道……
趙華楓提到了「溫雲茵」三個字,高松然知道,他和趙華楓想到一處去了!
第214章
放了暑假,溫雲茵一頭扎進了她的小說創作世界。語文老師徐揚帆對她的才華賞識有加,還特意為她開闢了一條綠色通道:暑假見聞、讀書筆記、命題作文,每位同學的暑假作業要寫五篇不同內容、不同題材的作文。
但溫雲茵是個特例。由於她的小說創作成績斐然,徐老師大手一揮,免除了她寫作文的負擔。
她上一本小說作品《尼羅河之夜》,在完結的第一時間被高松然的米國導演朋友馬修買走,改編成劇本。
翻譯、改編飛速;拍攝地點選定、預算敲定,日常的籌備工作進行得相當順利。
作為一部小成本電影,演員都是導演馬修的熟人,拍攝日程緊張。馬修相信,這部電影能在一年內成功上映發行。
篇幅不算長的《尼羅河之夜》寫完,溫雲茵沒有絲毫停歇,無縫開新,又興沖沖地開始了新書的創作。這一次,她塑造了一位在不同世界裡攻略帥哥的女主角。
在高松然看來,這故事有些許「瑪麗蘇」之嫌。不過,十幾歲的讀者對此,他也犯不著阻止溫雲茵的創作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