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偶爾有一兩個願意聽從她建議的,或者在以畢玥為首的演員強烈要求下,按照胡小舞給出的建議進行化妝的,效果都不錯,這也讓胡小舞逐漸在劇院中站穩了腳跟。
馮仁傑長了一張平凡到幾乎讓人過目即忘的臉:小平頭、長方形粗框眼鏡,是那種在華國高中校園裡隨處可見的普通男生。
但運夏市大劇院的工作人員不敢以貌取人。
先不說尚未取得所有人信任的胡小舞。何珊燕,一個大腦發育不太正常的孩子,對顏色和光線的理解卻異常敏銳,比所有「正常人」都強上百倍,就連受過專業訓練的燈光師都自嘆不如;
胖胖的李運鴻更是幫大劇院抓住了一個潛在殺人犯。
作為劇院的總道具師,伍壽並不清楚,為什麼李運鴻的班主任會讓這位馮同學跟著自己學習。但有一點讓他很高興:小馮是男生,可以使喚他,讓他幫忙給李運鴻帶零食,而不用擔心無聊的高中生瞎傳緋聞。
伍壽對馮仁傑的態度也很客,耐心地解釋了自己的工作計劃:「今天,我們要修補七號房裡的裝飾品。你看到的這些鈴鐺,都要掛在道具大鼓上,接下來的話劇要用到很多鈴鐺。但原先的鐵絲已經壞了,我們需要在鈴鐺後面重新穿上鐵絲。每個鈴鐺後面有五個孔,要記住,所有的鐵絲都要穿在中間那個孔。」
這工作難度不大,需要的是耐心。
作為總道具,伍壽手下有好幾個年輕的下屬。他們大多沒有接受過專業的道具修復培訓,只是因為力氣大而被招進來,平時做的最多的是搬運道具這類重活。修復道具這樣的精細工作,他們不是不能做,但缺乏耐心,伍壽給了工作任務總是一拖再拖,到最後,往往還是伍壽親自動手。
與其說這些鈴鐺是單純的道具,不如說是一種樂器,固定在其他道具上可以發出獨特的現場音效。每個小鈴鐺後面都焊有五個孔洞,用來固定鐵絲。不同的孔洞會使鈴鐺內部振動的幅度不同,從而發出不同頻率和音色的聲效。
就在上個月剛剛下映的一部音樂劇中,這些鈴鐺被固定在演員的鈴鼓上,演員們一邊唱歌跳舞,一邊甩動鈴鼓。只要動作稍大一些,很容易把這些小鈴鐺甩出去。
而即將上映的一部國外兒童劇,主題與聖誕節有關,鈴鐺的使用更是數不勝數。
這部劇目中有個特別的唱段:演員們在演唱的同時,需要有節奏地敲打面前的三件道具,這些道具上懸掛著不同數量的鈴鐺,為演員們的演唱提供伴奏。
馮仁傑面對桌上幾十個藍莓大小的鈴鐺,微微有些愣神。這些鈴鐺後面有五個用來拴鐵絲的環形結構直徑極小。
對於散光的馮仁傑來說,即使戴著眼鏡,看這些極小的東西還是有些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