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對陳主任的丈夫同樣印象深刻——一個外表戴著眼鏡、看似理工科直男的男人,實際卻心思深沉、難以捉摸。
這一次,通過媒體的爆料,張燕菲才知道,原來這個人年輕時就曾以私,出賣過老東家的商業機密;這一次,又為了帶妹夫發財,竟然不惜學生的安全和健康。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這妹夫也不是什麼好人——一邊享受著老婆和大舅子扶持帶來的利益,一邊還和下屬發生不正當關係。
想到幾年前,這個男人曾代表公司,向包括張燕菲在內的多名教職工推銷過一款保險,張燕菲心有餘悸:「幸好當時我拒絕了他的推銷,否則,現在還不知道會被坑成什麼樣子!」
面對父母和大伯的詢問,孫志亮始終沒有透露韋閒仲的存在。他既沒有向大伯交代實情,也沒有出賣任何同學。
孫志亮只說:「我在農科院當研究助理,還住在小河村的農民家裡,對這些農產品分級代碼也有所了解。看到學校進貨標籤上的質量不對勁,自然就開始懷疑了。我喜歡在校外吃飯,本來食堂這些事和我沒什麼干係,結果學工處為了給陳主任老公的妹夫賺黑心錢,連我們在校外吃飯的這點便利都要限制,我還不能投訴了?」
儘管孫志亮的大伯認為他可以有更圓滑的處理方式,比如通過自己與三中相關利益方進行溝通,但大伯也明白:沒有這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衝勁,還算是年輕人嗎?
事件平息後,食堂的承包商又換回了原來的那一家。他們在七月底才被通知,與三中長達多年的承包合同到期,三中決定不再續約。以往,雙方的合作都是在到期前自動續約,而這一次三中在自動續約前兩天宣布了更換承包商的決定,也打了原先的承包商一個措手不及。
到了七月底,飲食管理公司與學校、大公司的合作早已已經塵埃落定,這憑空多出來的一整個食堂團隊該何去何從,本身也是公司要好好考慮的問題。
他們將原先分配到三中的食堂員工零零散散地打成多個小團隊,派駐去了一些小公司食堂打下手,並將剩下的員工安排到一次性的餐飲外燴服務中。
這下可好,三中新的食堂承包商出了問題,運營不到兩個月便難以為繼,又不得不灰溜溜地把原先的團隊請了回去。
聽說原先的團隊又要重組,不少員工也很開心——畢竟,每天做的都是同樣的工作,與其面對死氣沉沉、還不給他們好臉看的社畜,他們更願意看到的是孩子們陽光朝氣、充滿對未來期待的笑臉。
「還是學校的孩子好啊!」不少員工私下聊起這件事時,總是這麼說。朝氣蓬勃的面龐,好像讓日復一日的重複工作也變得輕鬆了些。
有的孩子還會在食堂阿姨為他們打完飯、刷完飯卡後,清脆地叫一聲「謝謝」。在長期難以從社會精英群體中獲得尊重的底層勞動者看來,這聲「謝謝」讓他們如沐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