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優勢在於,提前集合訓練能讓隊伍默契度更高。如果有心,甚至從高二運動會結束後,冠亞軍聯隊便可以開始籌備訓練。
不過,現實中沒有班級會這麼做——訓練過早、戰線拉得太長,會讓同學們像完成任務一樣,最終失去對於雙胞胎足球的興趣,喪失運動會本應具有的娛樂意義。
最終的攻守擂台賽場地更加寬闊,每方都有兩個球門,而每隊在場上可以同時派出七組、共14名選手追逐奔跑。
場上的規則設計也更具靈活性,除了守門員不可隨意更換防守的球門以外,聯隊成員之間可以自由組合,甚至允許拆分原本各班的綁腿組合。
不過本來就是高三最關鍵的時期,前兩年比賽能夠拿到冠亞軍,10班和15班的互相綁腿的隊員之間已經形成了相當的默契,證明這樣的組合能夠披荊斬棘,一舉奪魁——或者幾乎奪魁。
也不至於傻到將「王者之師」拆開重組吧?以往,高三年級舉行最終的擂台賽時,聯隊選手從來都是從各自班級里揚長避短,將最弱的幾環替換成聯隊隊友的成員組合。
然而,10班的隊長兼教練盧浩卻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在認真觀察了幾場聯隊的聯合訓練後,他果斷決定打破原有的組合。
10班原本有一組由秦添和王笛組成的女生搭檔。二人身高接近,步頻相同,是一組小快靈的優秀組合。
然而,經過一年在工業搖滾樂隊打鼓的磨練,王笛的體能已經得到顯著提升。她原本就是個愛運動的女孩,如今更是在打鼓之時,練出了一雙堪比職業運動員的「麒麟臂」。
相較之下,秦添與她雖然配合默契,但在體能方面顯得略遜一籌。跑到最後,往往是王笛還有剩餘的體力,秦添卻跑不動了。
與此同時,盧浩注意到15班有一組身高與這兩人接近的女生組合。其中一位名叫何鳴的女選手,每天雷打不動地騎車半小時往返學校,練就了一雙結實的小腿肌肉。
雖然何鳴與她的搭檔蘇曉雯配合良好,但從盧浩的視角看,若將體能出眾的王笛與同樣有體能優勢的何鳴綁在一起,會更上一層樓。
於是,他別出心裁,將王笛與何鳴臨時組成新搭檔,拆分了原有的兩組「黃金組合」。
訓練剛開始,15班的隊長一直看不明白盧浩為何會做出這一冒險的選擇。
畢竟,原有的組合已經經過了過去兩年多場實戰、無數次訓練的打磨,成熟又默契。而拆隊重組的風險顯而易見——訓練時間只有三天,這短短的時間內,如何能保證王笛和何鳴能夠磨合到如原先搭檔那般默契?
果不其然,這樣的質疑在第一天的訓練中似乎得到了印證。王笛和何鳴幾乎完全沒有配合,剛開始時,甚至像高一新手第一次接觸雙胞胎足球一樣笨拙,綁腿後,連跑兩步都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