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隨著陳默一天天長大,他忽然發現,兒子似乎對體育過於著迷了,甚至有些走火入魔:別的孩子放學回家寫作業,陳默倒好,就知道和小夥伴一起打球踢球。
而且,喜歡歸喜歡,水平卻實在平平,根本看不到有什麼出路,更別提把對體育的熱愛轉化成能夠改變人生的能力了。
於是,曾讓陳爸爸驕傲的特點,反倒成了他在家裡頻頻挨批評的原因。
為了管住陳默,父母嚴格限制他看電視、用手機的時間。
上了高中後,因為學校離家太遠,陳默被迫住校,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自由,連晚自習時間都用來看比賽,越看越上癮。
陳默的父母並非不知道兒子在運動會當解說,但他們一開始並沒太當回事——也許孩子只想找個全場觀感最好的角度看比賽吧。
第一次聽說,還是在家長會上。一個有些口吃的男生特意跑到陳默父母面前,感謝陳默在運動會解說席上幫他救場,化解了尷尬,才讓他免於因為結巴而被全校嘲笑的命運。
陳默父母早就記不清那個男生的名字了,但心裡對這事還是頗為得意的——雖然成績不好,但兒子反應快,救場能力強,說明他還是挺聰明的嘛!
從那之後,陳默每年都在運動會上當解說,父母對此也見怪不怪了。他們一直以為,孩子只是玩票,根本沒想到他會認真考慮這條路。
直到這一天,陳默站在他們面前說,周末要去省電視台體育頻道拜訪時,父母才終於意識到,孩子似乎比他們想像中認真得多。
陳媽媽放下筷子,驚訝地看著他:「省電視台?這不是你平時隨便玩玩的東西嗎?怎麼還扯到電視台去了?你可得跟媽說清楚,沒惹出什麼不該惹的麻煩吧?」
一旁的父親皺起眉頭,並不贊同:「體育解說,那是正經事兒嗎?你學習怎麼樣了?高三都大半學期下來了,我怎麼感覺你的成績一點進步都沒有呢?都高三了,你還是這樣不務正業,能當飯吃嗎?」
聽著父親毫不留情的質問,陳默緊緊抿住嘴,忍住了頂嘴的衝動。他一直以為,自己的父母算是開明的,至少不會過多干涉自己的興趣愛好。可沒想到,在真正需要他們支持的時候,他們也並沒有百分百站在自己這邊。
他平靜地說道:「爸,我才不是瞎玩。這兩年多,我在學校的足球社、籃球社做了不少次解說。這次跟著學校足球隊參加省賽,還被記者發現了我的才能,才推薦到省里的。省電視台是很大的平台,他們不可能隨便找人試水。他們推薦我,是因為我的努力得到了認可。我想抓住這個機會,看看自己到底能走多遠。」
陳媽媽眉頭緊鎖,有些猶豫,試探著問:「你以後就想幹這個了?你爸媽也沒什麼大出息,只希望你能考個好大學,學一門正經專業。可你說的這個解說,聽起來好像不夠穩定,而且,不就是給人看熱鬧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