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專業攀岩者或者已經入門的業餘愛好者來說,這些專業術語他們也許耳熟能詳,但普通觀眾只能感到不明覺厲。
兩位解說員顯然是以專家的身份來分析比賽,多拋出些專業詞彙本無可厚非。
然而,這場比賽的剪輯最終是要通過電視台向普通觀眾播放的,那些像陳默一樣,完全沒有接觸過攀岩運動的觀眾,又能理解多少呢?
陳默感到一陣挫敗。他低頭看著手裡沒有打開的話筒,默默嘆了口氣。
不久前,在足球場上,熟悉的戰術術語、暢快的語言節奏,他把校園足球賽都能說得令人熱血賁張,那種遊刃有餘的感覺歷歷在目。
而如今,面對速度攀岩這項陌生的運動,他完全不知該如何開口。
然而,正是這種陌生感,讓他開始重新審視體育運動的意義。
體育不只是商業化賽事中頂級運動員爭奪榮耀的競技場,還有像攀岩這樣相對冷門的項目,鼓勵普通人邁出舒適圈,挑戰自我極限。
趁著中午吃飯的間隙,陳默掏出手機,瘋狂搜索室內攀岩比賽的相關資料。電視台為所有工作人員——包括他這個非正式編制的高中生——準備了簡單的盒飯。
他一邊漫不經心地嚼著盒飯里的肉絲,一邊不停地翻閱百科詞條和攀岩愛好者的論壇。
他查到了速度攀岩的基本規則,記下了幾個世界頂級選手的名字,觀看了幾場經典比賽的回放,還整理了一些專業術語,比如「動態平衡啟動」、「蹬壁轉體」、「核心發力」,甚至還拜讀了國外攀岩運動員根據岩壁分布情況規劃線路的技巧小貼士。
短短一個半小時的午休時間,陳默已經記滿了整整一頁的筆記。電視台另一些工作人員看著他刻苦的樣子,在心中暗自稱讚:「不愧是三中的學生,名校出來就是不一樣,勤奮好學!」
英語課堂上,高老師曾分享過米國某位心理學家的名言:「當我們把所學的知識忘掉之後,剩下的才是教育本身。」
陳默從未刻意去深究過這句話的意義,但他大概也沒有意識到,自己正用實際行動驗證著這句名言的真實性。
在名校三中這樣優秀的環境中,儘管他嘴上總說自己是不務正業、不好好寫作業的差生,可當真正有興趣的話題擺在眼前時,他依然能迅速投入進去,專注學習。
受到環境感染,還保持著學校所要求的記筆記這一好習慣,而這點可能連他自己都沒察覺到。
午休過後,下午的比賽如期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