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頭看了一眼屏幕右上角,答題時間僅剩五分鐘。
他長舒一口氣,將從開始調查到現在得出的所有結論,詳細地按照步驟記錄在答題面板上,條理清晰,邏輯分明。
雖然沒能徹底刪除後門程序,但他對自己的表現感到滿意。
答題時間還剩最後五分鐘,張捷依然緊盯著他自製工具的掃描結果。從工具的報告中,他發現了多達八十個與權限相關的漏洞。
然而,這一數量讓他感到頭大如斗。
算上跑腳本的時間,不到半分鐘就要解決一個漏洞?顯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嘛!
張捷索性也不再急切,而是按部就班地逐一排查。
他也逐漸冷靜下來,明白這種選拔考試中步驟的完整性和解決方案的合理性,往往比結果更重要。
如果能修復其中的幾個關鍵漏洞,哪怕找不到最終的後門程序,也算是為這家公司做出了一些實際的貢獻,能得到一些分數。
最終,答題時間歸零前,張捷將搜尋到的所有權限漏洞整理成了一張表格,詳盡列出了每個漏洞的名稱和簡要介紹。
同時,他將自己在答題時間內成功破譯並提出解決方案的五個漏洞,額外寫成了一份詳細的報告。
儘管未能定位後門程序的具體位置,但他確信,自己展現出的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已經足夠驚艷評委。
與此同時,還有像梁雪這樣,編程能力不如張捷強的學生,在伺服器與漏洞交織成的迷宮中如同無頭蒼蠅般亂撞。
有人運氣稍好,經過幾次碰壁後,終於開始嘗試更高效的異常檢測方法。但由於時間限制,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依然未能像張捷那樣,一口氣掃描出所有漏洞。
也有些人運氣更好,通過網絡搜索或對漏洞的排查,意外發現了王宇通過日誌分析出的管理員權限漏洞,並試圖進一步深挖。但大部分人卻在最後的關鍵步驟——獲取管理員權限以查看加密文件夾內容時鎩羽而歸。
畢竟,考生若能完全破解管理員權限,那他們與黑客又有何區別?
甚至還有一位同學,在最後關頭試圖通過暴力破解手段,強行打開加密文件夾權限。然而,到了提交答題的最後一秒,他竟然將自己在答題面板里寫下的大段代碼全數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