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依舊刻意保持著低調,只默默跟在三中這群競賽生身邊,傾聽他們的思路。
雖然現在是休息時間,但這些高手的討論,可能為後續的選拔考試帶來一些靈感。
休息時間很快過去,機房卻並未如期開放。
現場考官忽然宣布,下一回合的選拔項目將是「網絡安全實戰攻防對抗考核」。這個消息讓在場的考生們既意外又興奮。
根據考官的說明,每位考生會被隨機分入六人小組,兩個小組之間兩兩對抗。
一名考官走上前,清了清嗓子:「歡迎大家來到實戰攻防對抗考核環節。本回合考核時間分為上下半場,每半場各四十分鐘,雙方將交替進行攻防對抗。作為攻擊方,你們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入侵防守方的模擬伺服器,並成功提取指定的關鍵目標數據;作為防守方,你們需要盡力修復己方伺服器的漏洞,同時延緩攻擊方的進攻節奏,阻止他們得到想要的信息。」
考生之間的直接對抗!這麼刺激的設定嗎?雖然所有人心裡都有些忐忑,但興奮還是占了上風。
「各位考生可以使用機房電腦中預裝的掃描工具、分析器等工具,也可以使用自製腳本。但注意,自製腳本需提交公開代碼,供我們覆審。」考官繼續補充道,「我們將從漏洞修復速度、攻擊效率、策略的創新性以及綜合表現四個方面為你們評分。此外,本次考核模擬的是真實網絡環境中的攻防情景,除了技術能力,我們還會著重考察團隊協作能力和各位的心理素質。」
王宇被分配到了第三組。走進機房時,他略顯侷促地向周圍同學點頭致意。
很快,技術人員開始為每個小組發放考核任務清單。防守方小組收到的是伺服器漏洞報告,攻擊方小組則獲得了目標數據的加密提示。
機房裡只有本組成員,大家可以放開聲音討論,不用神神秘秘地壓低聲音,這也是模擬現實網絡攻防戰的情景。
審題準備時間只有五分鐘。拿到清單後,王宇發現組內的其他同學幾乎在拿到任務的一瞬間,便開始激烈討論漏洞的分布情況。
甚至有一個王宇叫不出名字的學生,可能是班幹部當慣了,自然地接過了任務分配的角色:「你去修復1和2這兩個漏洞,你負責封堵3和4,我來看看5和6……」
然而,不是每個人都買他的帳,現場頓時有幾名同學對這種安排心存不滿,皺起了眉頭。
大家都是學計算機的高材生,憑啥聽你的?
王宇卻始終沒有開口。他的表現有些與眾不同——既沒有馬上打開電腦上的工具,也沒有加入到隊友的爭論中,而是翻開考核清單,像在第一輪考試中一樣,仔細閱讀每一項任務的描述,還用筆畫下重點。
考試開始前一分鐘,防守隊終於敲定策略:每個人挑一個漏洞解決,挑完了,就從那位叫張明凱的班幹部同學的清單上劃掉。
可以自己選擇任務,而不是由某人強行分配,這個策略更加服眾,也有彈性,可以讓每個同學發揮各自擅長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