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跡檢驗考試算是治安部特殊人才選拔最冷門的一個冷門項目,每年的報名人數並不多。
今年,全省有二十多名考生報名,已經創下了治安部在高中階段進行特殊人才自主招生選拔以來的最高紀錄,考生人數的增加也讓競爭更加激烈。
在考官的引領下,丁悅和她所在的小組成員被帶入準備室。
這個房間陳設簡單,除了每人面前的一把椅子外,中間的圓桌上就只剩下一些基礎工具,比如放大鏡、粉筆、直尺和量角器等。
這些簡單的工具就是他們待會兒要用來進行現場分析的主要裝備。桌上放著一張A4紙,上面清楚地列出了分組考試的具體要求。
丁悅低頭細看那張紙,上面說明了考試規則,大致內容如下:度假歸來的一家人發現自家別墅有一面窗戶碎裂,家裡也少了些值錢的財物。抓到小偷後,小偷矢口否認他蓄意踩點、找准這家人外出的時間破窗而入,而是路過這家時看見破碎的窗戶臨時起意,入室盜竊的。請分析玻璃破碎的方向,並推斷事件的真相。
確認每位考試後,考生被迅帶到「犯罪現場」房間裡,分散開來,對現場進行檢查。現場只有一堵牆,上面的玻璃窗碎裂了,牆邊兩側一地的玻璃渣子。
一個戴眼鏡的男生率先開口:「從玻璃散落的角度來看,大概率是內部破裂,兩邊都有玻璃渣。」
他語氣肯定,蹲下身拿出一根粉筆,在地板上標記了碎片分布的方向。他似乎對自己的推斷非常自信,眼神時不時掃向其他隊員,也在關注他們的反應。
「角度並不能說明一切吧,」一個短髮女生反駁,「裂紋的中心點才是關鍵。」她手裡拿著放大鏡,仔細觀察窗戶上餘下的碎片,「你們看這裡,這種射線狀的裂紋明顯是外部衝擊的痕跡。」
「那也不一定,裂紋也可能是壓力導致的。這又不是有機玻璃,能輕鬆找到那種蝴蝶狀裂紋……」眼鏡男低聲嘀咕,但沒有繼續爭辯。他似乎想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測,卻因為不能破壞現場,無法實驗,便安靜了下來,不和其他人溝通。
丁悅站在窗邊,沉默地觀察整個房間。她注意到,的確有一些碎片分布在窗外,而落在別墅外側的碎片中尺寸比窗戶內部的更大,如果說內部的碎片是「玻璃渣」,外部的可以叫做「玻璃碎片」。
她若有所思,側頭看向爭論不休的隊友們,開口道:「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兩側碎片大小不一?外部的有大有小,內部的基本都是小的。」
短髮女生看了一眼地下,皺著眉頭問道:「這說明什麼嗎?」
丁悅沒有直接回答,因為她一時也得不出結論,直覺告訴她兩邊碎片的大小會是一條重要信息。
一個高個子男生插嘴:「會不會是有人打碎玻璃之後,為了模仿玻璃自然碎裂的樣子,就把一些碎片撿起來扔到外面?撿碎片多半撿大的、更容易看見的,所以扔到外面的大碎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