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顧了一圈,見同學們豎起耳朵聽,林鷹繼續道:「還有我之前參加的民族美食推介會,會上有那麼多少數民族的特色菜,很多都是他們伴隨成長的家鄉味道,可咱們林河省的人未必吃得慣。你們想想,艾米麗家鄉的酸橙香料,本質不就和咱們用的花椒辣椒差不多嗎?這些調味料,其實都反映了當地人的生活環境和習慣罷了。」
事實上,雖然同學們對雷鬼國美食的議論聲音很小,還特意用了不少外國人聽不懂的俚語,但那一張張寫滿嫌棄的表情,艾米麗還是看在了眼裡。
這種情形,她其實早有心理準備。畢竟,她在與其他國家留學生交流時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自己國家的味道並不總能被輕易接受。
甚至這次同行的霓虹國男生小島,對她帶來的煙燻烤雞也只是禮貌地嘗了一口,便再沒動過。然而,面對眼前這群即將和她朝夕相處一個月的高中生時,艾米麗心中依然隱隱升起一股不服輸的念頭——她想證明自己的價值,也想通過某種方式,讓自己的國家存在感更強一些。
畢竟,10班的同學們對霓虹國的了解近乎如數家珍,從旅遊景點到歷史名人,從藝體明星到二次元文化,他們說起來頭頭是道,甚至還有一兩個同學能用簡單的日語和小島對話幾句。
而談到艾米麗的祖國時,大家卻只知道一個名字——博爾特。
沒錯,博爾特是雷鬼國的驕傲不假,可艾米麗心裡還是有些不甘,急切地向同學們展示更多關於她家鄉的符號,而不是讓大家對雷鬼國的印象僅停留在一個運動員的名字上。
這時,林鷹站出來幫她解圍,在其他人吃不慣她帶來的煙燻烤雞時,他至少能站在中立的角度說幾句公道話。
這讓艾米麗心裡感激不已,甚至當下就默默記住了林鷹的名字。
她努力回憶林鷹剛才說的話,似乎對如何介紹家鄉的飲食文化有了新的啟發。
於是,她用還磕磕絆絆的中文說道:「對!就像你們有些內陸省份的人喜歡吃辣椒,是因為氣候太潮濕了,辣椒可以幫助身體排濕氣。而我們國家的人,住在赤道附近,那裡氣候炎熱又乾燥。所以,這種帶酸味的醬料特別適合我們的口味,因為它能帶來一種清爽的感覺!」
不同地區民眾對口味的偏好,往往與天文地理環境息息相關。這樣的解釋,似乎比單純描述香料成分更能引起同學們的共鳴。
原本吃完就皺眉的同學少了不少,話題也隨之轉移到另一邊——大家開始討論小島帶來的日料,霓虹國人究竟是因為什麼樣的原因,養成了這樣的飲食風格。
地理、物產甚至營養學,都成了討論的重點。
就連沒吃上半口煙燻烤雞和壽司的季滿月,也興致勃勃地加入了討論——久病成醫,她被迫研究食物里的過敏源多年,對各類食材的熟悉程度也超過了大多數人。
雖然10班整體成績不算拔尖,但對這些「偏門」知識抱有濃厚興趣的同學卻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