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有時間在矮子堆里拔高個,乾脆優招優選,不費二遍神。
早前路上由災民營中挑選的那批預備隊, 本來凌湙還嫌棄他們身體素質不夠格,打著入了邊城篩一波,挑精良者留用,結果一個不察,叫那誤事的陳樹生坑了上百人命,導致他根本不及細挑,歸攏到手裡的剩餘兵備人數竟不足三百,實實叫人氣的心塞咬牙。
陳樹生第二日,就叫他攆出了邊城,若知曉後面還能再有事端,他該留著他當馬前卒用的。
就前前後後,凌湙手裡總是缺人,一線天打沒了一批,虎威堂又打沒了一批,兩次團戰,雖以勝利結束,且都以少勝多,但中間過程總不那麼令人大喜,凌湙都已生了鬱悶之心,對著手中的那些人,真是愛惜無比,能從旁處挪人,是絕對不會再輕易的將自己人拉出去,特別是沒通過他制定的鐵人十項考核之前,他的人不出邊城。
他再也受不了因各種意外或變故,讓手中的人白白送命的事情發生了,每次過後他表面是看不出什麼情緒,然而內心裡的emo已經淹人頂,會反覆質疑自己走的這條路對不對,牽扯出那麼多條人命,他能不能負擔,有沒有能力帶著大家繼續往前。
當然,一覺醒來,他仍然會一往無前,堅定的朝著自己心中所想奔進,再遇變故,需要用人之時,他斟酌考量會更加周密。
到奇林衛借兵,一是因為這裡離月牙湖最近,二也是因為,奇林衛對向的駐兵場所,是直面北方的涼羌界,那一片荒涼的沙土地上,但有塵煙滾滾,必有敵軍來襲,觀測的吊塔樓上,會燒起狼煙,通知沿線的邊城、左右隴衛,以及被拱衛其間的隴西府。
奇林衛的兵,有豐富的對羌經驗,就算戰損比其他幾衛更重,也不能否認,奇林衛的兵,是最能戰的北境騎兵營。
邊城是直接躺平,但有羌騎來犯,裡面的虎威堂直接棄城往奇林衛求庇護,左右隴衛還在東側,兩衛拱成犄角之勢,羌騎不發個萬人以上的兵力,根本摸不到那邊的城牆,隴西府更安逸,但有羌騎從邊城處攻過去,烽火狼煙,不肖半日,幾處衛所就與之能形成合圍之勢,想破門入城劫掠,那得幾線同時壓境,開大型戰爭模式。
譬如十幾年前的那場,導致紀立春失去一臂的大戰,就是涼羌舉族來犯的結果,至後面這十幾年,兩族除開小型摩擦,未有過超十萬兵力的城防戰,這也就是朝中那些老大人,不願為北境軍隊增加軍備糧晌的原因。
太久的和平,讓他們忘了十幾年前,涼羌鐵騎一舉攻到登城門下的恐慌。
文人的歌功頌德,更讓高座上的那個男人,忘了求和納貢時的屈辱,更當這十幾年的和平,是他治國有方的政績。
嗤,北境戰爭從未停止,涼羌鐵騎從未止歇,不過是傷亡不夠大,烽火不夠密,報損的折上人頭不夠震人心而已。
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