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有人倒賣出涼州,凌湙依然限制了每戶的購買量,且必須憑戶籍來買,買過的人在戶籍上勾一筆類別,為此特意跟婁盱定了戶籍增備欄,為免百姓因為戶籍塗損而受懲罰,紀立春對這事當然不會阻攔,以大將名義在鐘樓布告欄上蓋了章確認此事真假,百姓們這才放心大膽的拿出戶籍,讓人在上面勾畫。
如此,邊城有鐵匠鋪的事風一樣傳遍了涼州,通往邊城的各官道上,開始湧現了牛馬騾車,皆是帶著戶籍來買鐵器的,婁盱欲言又止想要提醒凌湙樹大招風,然而紀立春這個涼州實權管理者都沒說什麼,他便閉了嘴再未提起,然後突然記起隴西府庫內收著的破損兵甲和刀械,且不止隴西府庫有殘損的刀兵械,其他幾府都有。
但有不等於就能開鐵爐鍛造,一個是沒有技術,一個是懶得費事,朝庭給的那點軍餉都發不起兵將,他們各府用壞的刀兵甲冑若要回爐,造出來的東西不給變現不說,還有往頭上栽個私鑄兵械的名頭,這費力不討好的事情誰愛干誰干,反正各地千戶將領沒人干,收在庫里,每年統一拉到并州武械庫換新的,至於大帥如何處理,就不是他們能干預的了。
婁盱將庫里有破爛武械的事跟凌湙提了提,本來沒打算能談成,凌湙卻來了興致,問了他大致數目,婁盱以他自己一府的例算了一下,告訴凌湙,那些破鐵合起來千斤是有的。
紀立春一聽爛鐵能換錢,立時找到了凌湙,撓著腦袋告訴凌湙,涼州府庫里全是各衛所上交來的破損兵械,裝了他幾個倉庫,然後一副不好意思的表情,問凌湙收不收。
收,怎麼不收,這部分爛鐵雖然無法再煉製兵器,可打造民用工具是夠夠的,就是凌湙想要弄的熱水管道,也有了額外的鐵來造。
趁著全城改建的功夫,凌湙直接將熱水鍋爐給弄了出來,有鐵有煤礦,立式燃煤鍋爐的基本要素就齊了,爐膛里的水冷彎管,爐膽以及橢圓型封頭和爐排,有鐵都能造,且結構簡單,地址就選建在城北那處水壩周圍,管道順著新建的成排房屋,一間間通下去,等到冬季嚴寒之時,全城百姓將再不受冷氣浸擾。
當然,凌湙此時說了他們也不理解,只服從命令慣了,叫怎麼做就怎麼做,如此,為了這個腦袋一拍的鍋爐子,凌湙愣是盯了好幾個日夜,期間還因為內里試壓出了問題炸過一回,但好在解決了爐膽均勻受熱問題後,這方面技術也順利攻克,城北鍋爐坊也在加緊時間搭建。
然滿城對現今百姓而言的新鮮事物,卻一樣也不好拿出去送人,凌湙騎著閃獅在城內兜了一圈,最後兜到了磚窯坊,望著撲撲冒火的窯口,思索著還能變點什麼花樣來。
秋老遠遠的就見他過來了,卻見人坐馬上一動不動,上前等了兩息,也不見凌湙說話,不由問道,「五爺在想什麼?」
凌湙望著他喃喃道,「在想送給武大帥的禮物,我過幾天要去一趟并州,總不能空手去啊!」
秋老也默了,他望望身後的青磚,嘆道,「咱也不會燒瓷器啊!聽說江州那邊瓷器聞名,當今也甚喜愛,可惜……」沒人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