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著鼻樑,接過內臣呈上來的水,眨眼看著遠處,宮殿內外都站滿大人的近侍,這裡已經嚴禁任何人進出。
何為治國之策?他以後真的會跟大人對著幹?
現在還是幼童的十八弟胡亥,已被大人貶為庶人,送去修皇陵,那意味著這書上所說的不會成真,那這些所謂的史書,還有研讀的價值嗎?
嬴政下朝進來,就看到扶蘇一個人在那裡沉思,並沒有在意,這些天這樣的狀況可不少見,肯定又有地方想不明白。
「這是又碰到什麼難題?」畢竟是自己看中的長子,看到他那濃重的黑眼圈,嬴政還是停下腳步,想要為其解惑。
「大人,何為治國之策?」
嬴政沒想到扶蘇會問出這個問題,看來這些書籍讓他譯寫,也是有所收穫。
第139章
扶蘇求助01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扶蘇想到先生之前所提,「聖人之言,治理擁有強兵國家,應該恭敬謹慎地對待政事,並且講究信用,節省費用,並且愛護人民,徵用民力要尊重農時,不要耽誤耕種、收穫的時間。」
嬴政差點噴出老血,「這就是你這些天的收穫?」
扶蘇,「大人,扶蘇知道您有大統的信念,可是咱們大秦的百姓……」
」
扶蘇,「嬴政生氣打斷他,本以為有所長進,沒想到執拗在這裡,「你也看到那後世之人的史書,也看到歷史上對我的評判,這樣你還要全盤否決寡人?」
扶蘇沉默,他承認大人是有遠見的君主,可這也代表著要血染江河,豈是一個仁君所為。
「孤再問你,我大秦歷代先祖是如何在夾縫中求生?這些難道都不能讓你反思?」
扶蘇連忙伏地,嬴政在他面前渡步,這要不是他的長子,他都要拔劍,由得他在這裡氣自己。
「七國鼎立,你想過這些被迫捲入其中的百姓是如何生存?
你是想要一時之亂,還是要千秋百代紛爭不斷?」
扶蘇啞口,他真的只是想求助什麼是治國之策,並不是要跟大人爭辯。
可在暴怒中的大人,他是不敢反駁,也沒有勇氣反駁。
嬴政拿起扶蘇剛剛譯寫出來的文章……五代十國。
這是那個滅亡以後,整個國家陷入混亂,北方出現五個政權,南方九個政權,再加上太原的北漢,這就是所謂的五代十國。
他要完成七國的統一,都要費盡心思,集大秦之國力,都被罵是暴政,民不聊生,那這又是什麼?
「你翻寫出來,難道就沒有一些反思?」
嬴政的聲音冰冷,語氣中對扶蘇儘是失望。
扶蘇真覺得冤枉,如果沒有反思,他哪會問出這樣的問題?
「大人,扶蘇已經在反思,只有完成大一統,百姓才不會陷入戰亂,政局也不會動盪不安。
只是打天下容易,要治天下難,扶蘇實在是擔憂咱們大秦又會重蹈覆轍。」
「真是榆木腦袋,」嬴政搖頭,心中也決定以後不讓扶蘇閉門造車,別再跟那些酸儒學習,「後世人不是送來良種,現在農家已經開始在耕種,有時間你去看看,多了解一些。
到黔首那裡去走走,看看他們的生活,問問他們對未來的期盼。
下一次再有戰事,你跟著王老將軍,去當馬前鋒。」
嬴政覺得自己應該下狠手,讓扶蘇去體察一下民情,只有了解到大家需要什麼,想要什麼,才會有所改變。
扶蘇只覺得委屈,大人還從未有如此嚴厲跟自己說過話。
這又讓自己去跟農家接觸,又下地又打仗,這是想把他趕出權力中心。
難道是因為自己後來想要分封,讓大人對自己心存疙瘩。
目送嬴政離開,扶蘇在內臣攙扶下,面帶委屈站在原地。
「何為治國之策?誰能告知?」就在扶蘇追尋答案之時,眼前出現一道奇異的屏幕,「大秦扶蘇,是否求治國之策。」
看著上面的篆體,扶蘇也不知道為什麼,手指在上面一點,就聽到一道歡快的聲音,「越界閃送已接單,請靜候佳音。」
「越界閃送?」扶蘇雙眼發亮,聽之前的侍衛說過,那後世之人就是自稱越界閃送,如果由她來給自己解惑……
不對,對方的言論很有問題,那論語都被其改的面目全非。
如果說剛開始有些迷茫,後來他也反應過來,這根本就是一種惡意篡改。
不過他也知道後世之人對大人對大秦的重要性,立刻不敢耽擱,對內臣說道,「快,趕緊通知大人,我有重大的事情回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