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他開始修改嚴苛的法律、休養生息,但他卻依舊未曾想過要真的善待黔首,獲得他們的擁護。
畢竟那些黔首大字不識一個,碌碌無為,根本沒有自己的思想。隨便給他們兩口吃的就能任性驅使他們。
那些如同螻蟻一般的黔首們又怎麼能值得他費心對待呢?
嬴政從不指望六國的百姓能真心實意認可大秦,甚至也從不在意秦人是否愛大秦,只要那些黔首們聽話,不要民變,不要為朝廷帶來麻煩就可以了。
可那後世的黔首卻是仿佛真情實意地愛著那後世的朝廷,這怎麼可能呢?後世的當政者又是怎麼做到這點的?難不成有身噩夢
況且有這個必要費那麼大的功夫嗎?
唐貞觀,李世民深深嘆了一口氣。
「姜姑娘果然沒有誇張,竟然真那麼多的百姓去排那麼長的隊看升旗,看來這後世的百姓的確很是愛戴後世的那個新中國。」
他雖然已經有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思想,這段時間觀看天幕之後更是意識到了百姓的重要性。
他自豪於歷史裡自己創造的貞觀之治,更堅信自己未來還會創造更盛大燦爛的盛世。
只是他看著天幕上那些百姓的神情,他心中很是感懷。
他能讓大唐的百姓如同這後世那麼多百姓那樣不遠萬里冒著寒風只為見到象徵著國家的旗幟升起來嗎?
明洪武,朱元璋曾做過百姓,自然知道百姓們大多數時候想的是什麼。
那時的他每天想的都是明天的糧食在哪,該怎麼辦才能吃飽。
甚至他其實都沒那麼在意那朝堂上坐著的是漢人還是蒙古人,只要能讓他每天吃飽,他都認了那皇帝。
只可惜蒙古人無道,那南方的漢人鄉紳也很是無道,搶走了他家中的土地和糧食,讓他一家除了他都被餓死了。
實在活不下去後,他被逼走上了造反之路,而那時他才知道原來造反還需要什麼冠冕堂皇的理由。
而後他讀了些書,又有了謀士,才終於打出了「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旗號。
他知道如今大明朝的百姓也一如從前的他那般,渾渾噩噩,說不定連江山換了人坐都不知道。
想讓如今大明的百姓像天幕下這般,幾乎是不可能的。
朱元璋心中百轉千回,最終卻是化成了一句,「奶奶的,也不知道那後世的國家元首有多麼的英明,才能讓這些百姓這般狂熱。」
……
事件一分一秒的過去,終於當人群幾乎填滿整個廣場時,天邊也慢慢亮了起來。
不知道是誰喊了一聲,「哇,終於到點了,要開始了!」
整個人群也頓時沸騰了起來,所有人都朝著同一個方向看去。
就在眾人的翹首以盼之中,不遠處從天安門城樓處出現了一隊人。
他們分別穿著藍、白、綠三色服裝,依次排開,為首的三人則是各穿一種顏色的服裝,最中間的人還扛著一面紅色的旗子。
他們正用極其一致的步伐大踏步往前,朝著欄杆處走來。
此時廣場上所有的民眾們也紛紛舉起了手機,對著那群人瘋狂拍攝了起來,人群還時不時傳來驚呼
姜宛自然也不例外,手機鏡頭直接對準了他們。
當然姜宛時刻牢記著她還在直播,一邊拍一邊介紹。
「國旗護衛隊出來了,升旗馬上開始了!不得不說這國旗護衛隊的小哥哥們不說臉長得怎麼樣,但真是身姿挺拔,各個寬肩窄腰大長腿啊!不客氣的說,我們華夏的軍人真的是最厲害的,護衛隊、儀仗隊更是吊打別國。有些國家升旗都走不齊的,不像我們的護衛隊動作絕對是完全一致,整齊劃一!」
古人們之前還在猜測這些人的身份,姜宛這一番介紹直接告訴了他們答案。
這就是那後世的軍人,他們身上穿著的應當就是那後世的軍裝了。
秦,嬴政不自覺地將天幕上的這一隊人與大秦的將士相對比。
然後他不得不承認,他們不僅是身形、氣場、還是精神面貌都將大秦最精銳的將士們比了下去。
大概是所受到的打擊太多,一向什麼都不願落人後的嬴政竟是很快接受,不再糾結。
而後他開始專注地觀察著後世的軍人,的確那動作十分的整齊劃一。
也不知道後世是怎麼將將士訓練得如此默契,要是能學來一分,他大秦的軍隊戰鬥力也能增加一分。
看完動作,他又開始觀察起了那些軍人的穿著和配飾。
而後他不禁陷入疑問之中,這些軍人竟然只穿了一層薄薄的布料,便再沒有別的防護了!而且他們的衣服竟然還是三種顏色,這又代表著什麼呢?
唐貞觀,李世民本就久經沙場,一眼便看出了這些軍人們的氣勢非凡,各個都是精銳中的精銳。
他不由拍掌大讚,「不錯,果然有我華夏戰士的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