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淼算了算這些土地需要的棉種和肥料。
一萬多畝土地種棉花,她以前想都不敢想,但現在父母名下的土地已經有將近三千傾了。還有好幾個莊子。
拿出一半的土地種棉花,棉花收穫之後再擴大織坊,改進紡織工具,嘗試工業化。這是他們早就商量好的事情。
謝雲溪和袁淼商量過後,定下棉花的育苗和種植,以及需要多少種子和肥料。
袁淼問:「你不是去過府衙了嗎?府衙那邊有多少農戶打算種植玉米和甘薯?」
謝雲溪笑著說:「府衙那邊的數據還沒有出來,不過告示已經貼出來。張大人他們鼓勵周邊流民返鄉,並且推廣種植玉米和甘薯……」
告示貼出來之後,念薈也去看了,城門口許多人都在議論這件事情。大家都沒有見過玉米和甘薯這兩種農作物,也不知道怎麼食用。
但是府衙承諾了,只要願意種植,種子由上面發放,屆時也會有人下鄉指導如何種植。
這樣一來,許多人都打算跟了。
「那就分兩次購買種子吧,先買你們需要的,等府衙那邊需要種子時出來,我再去買。」
謝雲溪同意了。
收到了棉花種子和肥料後,她又出城了,來到了郴州城外的莊子里,教於管事等人如何育苗。
正忙著,莊靜帶著關景鈺過來了。關家新買的莊子就在隔壁。
謝雲溪連忙讓人拿了水果招待。
「我聽說種植玉米和甘薯的建議是你提出來?這兩種農作物的產量真的有這麼高嗎?」
謝雲溪笑著點頭:「我們在海外見過,伺候好了這些地的活,產量更高的情況都有!」
莊靜拉著謝雲溪的手,感慨說:「也是你和袁大人有心了,千里迢迢把這麼好的東西帶了過來。」
即便是她不懂農事,但是聽到莊頭說起玉米和甘薯的產量時,仍然大吃了一驚。
這些畝產能超過粟米十倍多的糧食如果真的能夠在北地種出來,那是功德無量的事情。
北地苦寒,往年種的最多就是小麥和粟米。小麥的用途雖多,但是產量不高,畝產只有三四十斤,許多人家只有逢年過節才吃得起。
粟米是主糧,但畝產也只有兩三百斤而已。往年旺季每升粟米約要十幾文,但是現在已經漲到了四五十文一升了。哪怕是有些家底的人家也不敢隨意浪費。
往年就有人餓死,吃不飽的情況比比皆是。北涼南下後,慘事更多了,從去年十月間到眼下,餓斃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謝雲溪笑著,這些天這樣的話她不知道聽了多少遍,早就沒有了先前的激動。
莊靜看了一圈,目光落在了外面忙碌的於管事等人身上:「這些是不是就在種玉米和甘薯?」
謝雲溪搖頭:「那是在做棉花育苗。」
莊靜愣住了。棉布棉衣在北地掀起的風還沒有停歇下來,都知道這兩樣好東西與棉花有關,棉布就是棉花織出來,棉衣裡面填塞的也是棉花。但是棉花到底長什麼樣,卻鮮少有人說清楚。
她也知道袁府在楓葉巷和晉州都有棉布作坊,但這種事情不好打聽。不過,她心裡屬實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