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黃不接,這期間吃什麼成了北地許多老百姓最焦慮的事情。
但是郴州這邊不用愁了,地里的指望已經有了,實在餓肚子,現在就可以吃。不過,他已經勸解農戶們千萬要忍,只需再熬上一二個月,地里的收穫還可以翻上一番。
第146章 憧憬
想到地里的事兒,張時文心裡就唏噓,要不是當初聽了袁夫人的勸,郴州晉州現在的光景肯定不會有這麼好。
現在的北地滿目瘡痍,只有他們這裡看到了光明。
眼下,幾乎整個北地的流民都在往這邊涌過來。
這也使得郴州周邊的農戶們分外緊張,玉米和甘薯地里不分日夜都有人看守著。
謝雲溪並不知道張時文的思緒已經飄遠,她指著圖紙說出兩種高爐的不同之處,「……我們去看的那座海外冶鐵工廠,就用的這種高爐,他們一年能產出萬噸鋼鐵。」
張時文思緒一下子被拉回來了,驚訝問道:「一年產出萬噸鋼鐵?袁夫人,你們去看的那座工坊有多大?」
他雖然不精通冶鐵,但也知道沔州冶鐵工坊是大順之最,年產量最好的時候也不過萬餘噸。
謝雲溪想了想。現代中等規模的鋼鐵廠,一年的產量就有六十萬噸到一百萬噸之間。這裡當然不能和現代相提並論。
但是這裡的冶鐵工坊改造了高爐後和燃料等後,產量翻一番應該是沒問題的。
「差不多有沔州冶鐵工坊一半大小吧。」
張時文驚呆了。
海外一座還不到沔州冶鐵工坊一半規模的冶鐵工廠就能達到差不多的產量?
屬實驚人!
海外果然非同凡響!處處先進!
沔州冶鐵工坊可是大順之最,又有地緣優勢,竟然遠遠不如海外!難怪海外能有那麼多新奇東西了,光一個冶鐵就遠勝過了他們這裡。
張時文絲毫沒有懷疑謝雲溪話里的真假,先前袁博文和謝雲溪拿出的那些東西已經讓他對海外憧憬無比了。
「不過,他們冶鐵使用的燃料並不是木炭,而是煤炭,煤炭的熱度更高,冶煉出來的鐵也更加精煉。」
張時文愣住:「煤炭?」
謝雲溪點頭:「對,他們那邊的煤炭使用很是廣泛,連尋常人家都在使用。」
張時文不由得皺了皺眉。
煤炭北地也有,但是價格不菲,非一般人家能夠承受。若是冶鐵工坊用上了煤炭,那生鐵的造價就不是現在的價了。
產量與造價上漲,二選一,這就要好好衡量了。
謝雲溪過來之前就想過這個問題了。她最終沒有採取袁淼建議,說出焦炭。焦炭是煤炭之後的事情。步子一次不能跨太大。這件事情的主導還是這裡的人們。步子邁太大了,這裡的人們不一定能接受。
在現有的基礎一步步推進和解決,才最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