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百姓要是家鄉實在活不下去就會形成大批的流民遷徙到別的地方討飯吃,很多城池都是不讓這些難民進城的,所以各個村子就是難民去的最多的地方,但是今年不是一個地方天災。
羨州周圍幾個地方都不太好,這就很麻煩,這樣下去遲早演變出更大的麻煩,於是周圍幾個地方的地方官就聚集在羨州城商討這個情況怎麼辦?往年還能申請一下救濟,今年是沒指望了。
其中一個受災比較嚴重的地方官員道:「朝廷真的一點不管了嗎?這樣下去流民匪徒增加要出大事的!」
古代的天災往往伴隨著次災害,流民聚集的多了發展成農民起義也是很有可能的,或者出現數量眾多的盜賊,匪徒等等危害社會治安的團體,而且旱災往往伴隨著蝗災,反正這樣的惡性循環要是不克制用不了幾年甚至可以顛覆一個全勝時期的王朝,更不用說如今風雨飄搖的大梁。
「朝廷已經管不了了,送到京城的摺子根本沒有回音,陛下現在跟談星河在爭奪京城的權柄,哪裡管的了咱們。」怎麼說呢?大梁的權利機構現在已經無法控制整個大梁,有的地方是已經無人聽令,有的地方太遠管不到。
另一個官員狠狠心:「陛下已經顧不上咱們了,咱們就得自救啊。」不然災民多了他這個官也當不穩。
但是怎麼自救也是個問題,首先聽誰的?大家都是平級誰也不服氣誰的,就這麼商量了幾天然後傳來了某地大規模協斗的事情,為了搶水發生了幾個村子的大規模的混戰,死了好些人。
這下事情著急了,沒辦法幾人請來了裴文星,他們這幾個地方都是裴文星的護城軍管轄的,讓裴文星參與進來大家就比較能互相放心了,這位一向沒有明確的袒護他們任何一個地方。
裴文星過來後救災終於開始,首先就是護城軍派出去好些人維持治安,敢趁亂鬧事的統統抓起來,然後就是抑制糧價,他們這邊經濟好糧商也多趁著這個時候抬價的人可不少,這些商人是一定要收拾的。
然後就是賑災,看看治下哪裡沒有受災然後調撥糧食到受災嚴重的地方,然後再以工代賑,把需要動工的地方趕緊修一修讓災民有個事情做有飯吃,這樣一套下來至少人心就先穩住了。
大梁的官員對於這些事都是輕車熟路了,畢竟大梁算是發展比較繁榮的王朝,這種事以前案例見得很多,而且他們這里大部分時候年景不錯所以府衙都比較有錢,城裡的人也不窮,受災的基本是各個村子靠天吃飯的人。
不過因為朝廷式微好些官員的心也野了,趁著這個時候撈錢的也不少,有些百姓倒霉碰到的地方官人品不行就更慘了,裴文星管轄區域的十三個城池受災的七個穩住了五個,還有倆個地方因為官員不作為還是亂了。
百姓餓到衝擊了府衙,其中一個地方的父母官直接被用菜刀砍死了,然後這還不算完,衝擊府衙的百姓越聚越多最後更是形成了一股勢力繼續一路**,下一座城池的官員嚇得趕緊給裴文星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