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杨真得知了这事,惊诧之余,也有几分感叹:
出版社前期做了那么多宣传,但都反响寥寥,最后竟然是一条与推书无关的随笔,让《盛夏的你》开始被人关注……
但她做编辑多年,深谙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的运作规则,当机立断向上司汇报了下,就火速在出版社的小粉书店铺和公众号微店上架了《盛夏的你》,并把购书链接发给了何辛。
何辛则赶紧把链接发给了谢萱,请她回复在那条留言的下面。
很快,谢萱那篇文章的下面就有了一条作者留言,还特别置顶了,写上了“请大家支持新人作者”的字样,让何辛莫名有些感动。
她花了一天多的时间跑了那么多家书店,送出去那么多本赠书,也只有谢萱肯在书店即将关闭的情况下,还抽出时间帮她宣传。
她抬头看了看悬浮的进度球,那一直在不断增长的图书销量,让她不由扬起了嘴角。
沈檬的书,终于被读者“看到”了。
没想到,峰回路转,卖书的助力并不在那些还在开业的书店,反而来自于一家倒闭书店的店主,何辛一时也觉颇为意外。
而对于自己无意中替《盛夏的你》做了一波推广的事,谢萱也并不邀功,只说善人结善缘,如果不是何辛主动释放善意,也并不会有如今的结果。
这大方的态度,让何辛连酬谢的事情都不好开口了。
这人也太实诚了吧!
难怪书店开不长久,做生意怎么能这么实诚呢,好歹跟她要点推广费啥的呀。
何辛摇了摇头,又和杨真联系了下,就骑车去了乘风书店。
*
此时已经是下午三四点钟,一束束阳光洒在不大的店面里那空荡荡的书架上,虽然是暖黄的光线,却因这份空旷显出几分清冷来。
抢购的大部队在昨天和今天上午基本上都来过了,此时店里只有零星几个客人,还在做最后的淘书奋战。
谢萱站在书架之间,慢慢地整理着被人遗留在其中的一些书,又去储藏室把最后一些书搬了出来,把所有这些书一起归置到了靠近门口的书架上,方便客人查看和拿取。
做完这些之后,她就回到了柜台后面,捧着一杯热茶,开始等待着客人来结账。
大约是已经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她此时的情绪已然缓和,不像之前那样难受,但心中还是有一股惆怅挥之不去:
这毕竟是她经营了快四年的店铺,原以为自己会一直守着这家小店生活下去,然而到最后,还是没能坚持下去。
正当她捧着热茶回忆书店的往昔时,一个穿着荧光绿羽绒服的人闯入了她的视线,这人正是何辛。
谢萱对她印象深刻,也有几分是这羽绒服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