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以後,兩國和平相處了二十多年,邊關的百姓終於不用再飽受戰火的摧殘,逐漸過上平穩安定的生活。
在均言給寧清講解嶺西國的事時,嶺西國使臣和元效帝也已經交談了好一會。
寧清默默地打量著大殿中央的男子,她總覺得這使臣今日前來,不單單是為了參加冊封大典。
嶺西國使臣與元效帝簡單寒暄過後,說出了自己的來意。
「我今日代表嶺西國而來,一是為了恭賀貴國喜封太子,太子殿下氣度恢弘,忠厚仁恕,定能成就宏圖大業。」
「這第二點呢,在下還受我們聖上所託,前來求娶貴國的公主殿下。」
「聽聞貴國公主有傾國傾城之貌,性子矜持端莊,氣度不凡。我嶺西國太子身份尊貴,與公主是天造地設的一對。若公主殿下能嫁到我國,相信兩國之間的關係也能更進一步。」
此言一出,群臣譁然,寧清幾人也呆在原地。
林昭宇眼中閃過濃重的黑色,他表情沉重,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元效帝低頭沉思,心裡默默地嘆了口氣,這一日終於還是到來了。
二十多年前嶺西國將他們的長公主嫁到大朔國來,元效帝當時對嶺西國長公主並沒有什麼感情,但為了兩國關係的安定,還是迎娶了她。
如今多年過去,兩國皇帝的皇子皇女們也長大成人。嶺西國皇帝為了兩國之間的關係能長久,這才提出讓嶺西國的太子迎娶大朔國公主。
多年前嶺西國皇帝為了國家安定,讓自家愛妹遠嫁他國,以此來維繫兩國之間的關係。光陰流轉,如今也輪到了元效帝做抉擇。
元效帝沉默良久,最後還是開口道:「既如此,就按貴國說的做吧。還請使臣在大朔國多待一段時間,一周後朕會派人護送使臣和愛女出城。」
「有儀是朕的愛女,也是大朔國尊貴的公主,還望她嫁到貴國後,貴國能好好待她。」
使臣雙手交叉在胸前,行了一個鄭重的禮:「多謝陛下。還望陛下放心,公主既嫁到我嶺西國,我們自然會以最高的禮儀對待她。」
元效帝點了點頭,又吩咐夏鴻永道:「太子,公主和親一事,就交由你來負責了。」
「是,父王。」夏鴻永連忙答應。
他將目光移向不遠處的林昭宇,將軍正一動不動地站著,低頭陷入自己的世界。
公主和親的事就這麼被敲定了下來。
夏有儀在若晨宮聽到宮女傳來的消息時,並沒有流露出驚訝之色,似乎早就知道了這事。
她側頭望向窗外,外面冷風呼嘯,吹動著樹木,發出「嘩嘩」的聲音。
「寒冬就要來了啊。」夏有儀感嘆出聲。
屋內火盆燃得正旺,按理說應該十分溫暖,可夏有儀卻感覺不到一絲暖意。她望著窗外,發出一聲長長的嘆息。
*
三日前。
嶺西國使臣剛剛到達大朔國,元效帝知道消息後立馬派人前去接他。在見到使臣的那一刻,元效帝就已經猜到了他這次過來的用意。
能當上一國之君的人,自然不是省油的燈。
元效帝將自己的猜想告訴皇后,皇后知道後心中大驚。
夏有儀是她唯一的女兒,皇后自幼就對她萬分疼愛,恨不得將全天下最好的東西都給她,夏有儀從小到大都未離開過皇后身邊。
她怎麼可能讓她的女兒嫁到嶺西國那麼遠的地方?
這是皇后在聽到這事後內心的第一想法,可她也知道,茲事體大,容不得她婦人之仁。
元效帝和皇后深思熟慮過後,一同前往若晨宮,打算去問問夏有儀的想法。
元效帝跟夏有儀說了嶺西國使臣的事,也跟她提起使臣這次不遠萬里而來,不可能只是為了參加冊封大典,十有八九還是想和大朔國政治聯姻。
「有儀,若你不願意,朕會想辦法拒絕使臣。」
夏有儀聽後,眼神微微一動。她低頭沉默了好久,最後還是抬眸望向元效帝。
「父王,我願意嫁去嶺西國。」女子淡淡的聲音響起。
皇后一直在旁邊聽著父女倆的談話,在聽到夏有儀接受了和親一事後,心裡重重地嘆了一口氣,轉身往外面走去。
*
冊封大典結束後,懷良一行人從臨華殿出來,溫零露不禁感慨道:「沒想到公主殿下就這樣被嫁到嶺西國去了。」
本以為今日只是單純的太子冊封大典,不成想嶺西國的使臣突然向元效帝提親。看元效帝的反應,他似乎早就知道了這事,也答應了讓公主前往和親。
寧清想起一周前與夏有儀在房間裡談話的場景,夏有儀曾經無比期望能離開皇宮,見見外面的世界。可如今這一日真的到來了,卻似乎並不是那麼的讓人開心。
她是離開了這座皇城,但那嶺西國,又何嘗不是另外一座囚籠?
寧清終於知道為何當初夏有儀說,公主出嫁自然能離開皇宮時,語氣中透露著一股傷感之意。估計她早就知道,她的婚事,並不由自己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