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認慫的意思很明顯:你打了別人,可就不能打我了哦。
其他人一邊罵夏家慫,一邊又覺得正常。夏文君出身於平安郡,干出這種事情來不稀奇。
只是看夏家這麼幹,大家都有些無語,這牆頭草的行為,也太明顯了點。大家反朝廷的時候,夏文君也跟著稱王,和朝廷作對。看霍長安帶兵滅了一個小勢力,夏文君又立刻表明,她雖然稱王了,但她是跟著紅巾軍的步子走的。
這企圖兩方都不得罪的作風,還真是兩方都沒得罪。
哪怕夏文君都已經按照紅巾軍的規矩來了,把地都均分了出去,諸位反王也沒仇視她,把她當紅巾軍看待,而是集體無視了她。
「這就是口碑的力量啊!」夏文君覺得,自己這平安郡人的身份,也不是沒有好處,一出去就自帶標籤。
「您這口碑,我們也是出了大力氣的,我天天擱外面夸您脾氣軟好說話,心還善,郡里的百姓也都這麼夸您。」楊高朗催促道:「我們底下的官員這麼努力,您是不是也得表示一下,多找幾個人來替我們分擔?」
夏文君看他一眼,嘆氣,「現在這個時機,實在不適合我大張旗鼓的收攏人才,只能內部考試提拔。」
整個天下都公認夏文君是個軟柿子好脾氣,但對周邊的勢力,夏文君可不是這個形象。
借著紅巾軍搞事的由頭,夏文君接連吞併了周邊幾塊地盤。
她就這麼窩窩囊囊的把原本的地盤擴大了一倍,然後窩窩囊囊把內部不服的人員全都捶扁了……
無論是殘存的世家勢力,還是借著紅巾軍旗號搞事的流寇,夏文君都不留情面,全都逮去富寶郡挖礦煉鐵……她的勢力範圍內,沒有世家冒頭,不僅是紅巾軍給力,她也暗中動了手。把世家的根基都拔除得乾乾淨淨的,她才好辦事啊。
地盤擴大,本就容易引起別人的警惕。她要是還大張旗鼓的搞科舉,挑選出一溜的寒門官員,那群世家很快就能把她這個混在裡面的內奸挑出來。
本來就是個混進去的局外人,她要是不遮掩一下,被識破了多尷尬啊。
現在正是她積攢實力的時候,要是被迫倒向霍長安的陣營,那她也離完蛋不遠了。
不敢明目張胆的科舉選人,夏文君就只能讓各縣自己招聘小吏,不管是誰,都先從基層干起。
一般幹個兩三個月,就會有塊新地盤需要新人去打理,這個時候,就是內部考試的時機。
只要是真有才能的人,兩三個月的時間,能從縣衙寫文書的吏員,成為縣丞,縣令,一路往上升職。
非常時期,根本不存在熬資歷的說法,有才你就上。
因為內部晉升的速度很快,願意去縣衙做基層小吏的人也多,可這只能消耗內部的人才,吸引不了外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