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父親怕是不會信,江陽城死了那麼多人,混亂是那些公子哥以人命取樂造成,父親因此已經殺了那些人了。」楊丞岱遲疑。
蔣先生笑的自信:「正是死無對證,那些流民怎麼就信了,那麼多人來江陽城,還不是姜初收了好處,把人引來的。不然怎麼偏偏他跑脫了。」、
楊丞岱越合計越覺得可以,因為小兒子的死,父親飽受非議,雖然明面上沒人說,但是私底下各種猜測都有,妻子也懷恨在心,父親已經不滿,要是能推到姜初頭上......
真是甩鍋者恆甩之。姜初也沒想到,自己很快就要背鍋了。
而半天找不到人的下人已經急瘋了,還是楊少夫人派人來找到楊丞岱。
而已經等很久的楊諳,越來越生氣,渾身散發著低氣壓,已經想著要把逆子逐出家門了。
第24章 父與子
接到消息的楊丞岱趕緊往家裡趕,一到楊諳面前立刻就跪下了。
「父親,兒子知道錯了,兒子不敢玩物喪志,為一己私慾開青樓,讓父親蒙羞了。」楊丞岱哭的情真意切,一副後悔不已的樣子,二十七歲的人了,哭的眼淚鼻涕直流,格外的可憐。
楊諳的怒氣稍減了一點,沉聲問:「我姑且信你只是為了私慾,那你為何要殺姜初,他可是為父的祥瑞,你是對為父有什麼不滿麼?」
楊丞岱心裡咯噔一下,果然往這方面想了,連忙解釋道:「父親,兒子怎會有這麼大逆不道的想法,兒子,兒子是為了源兒報仇啊!」
源兒,就是死在流民里的小孫子。
說著,楊丞岱立刻把原先想好的說辭說了一遍。
楊諳聽著,摸著手上的玉扳指,一言不發。分辨不出喜怒。源兒的死因,楊諳心知肚明,至於姜初有沒有參與引流民?楊諳沉思,或許該查一查。
楊丞岱跪在地上,看著沉默的楊諳大氣都不敢喘。
楊諳回身,嘆氣道:「源兒之死我亦是心痛不已,若是我沒有帶源兒出門訪友....哎...」
楊丞岱連忙道:「這如何能怪父親,怪只怪那挑動流民的小人。」楊丞岱上眼藥。
「丞岱,流民之事為父已經調查清楚,與姜初無關,你不必在針對他,他只是運氣好才沒事。」楊諳安撫,姜初有沒有問題,和姜初的命不是別人能說了算的,
楊丞岱點頭,「兒子聽父親的。」
楊諳把朗州和淮陽的情報遞給楊丞岱:「你再看看這個吧,再給為父解釋解釋你為何要這麼做。」
楊丞岱趕緊起身接過,越看越疑惑,完全超出了他的理解範圍,什麼叫自己派人殺了郎然回小舅子,郎然回為報仇又派人殺堂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