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辦理跟李姑娘有關的差使,石滾已經駕輕就熟,極有心得。
回到別業,石滾立刻找洪伯挑了四個體面穩妥的管事婆子,頭面光彩衣裳鮮亮,分坐兩輛大車,大車上高高掛著睿親王府的標識,招搖顯眼。
再挑了十來個體面長隨,個個錦衣華服一人一匹高頭大馬,華麗麗的隊伍帶上顧硯親自挑選的四樣添妝,趕往李家集。
阿武領了顧硯一句你也去一趟,眼看著顧硯一大群人一大群馬風捲殘雲跑遠了,站在原地,摸著腦袋為難起來。
世子爺這句你也去一趟,是讓她自己去,還是跟著世子爺那一堆添妝去?
他們說走就走了,可沒帶上她,嗯,那就應該是讓她自己去,她要是自己去,那就不能空著手,不空著手……
阿武一張臉苦皺起來。
她沒錢!
世子爺賞賜的銀子,還有何家給的,她請兄弟們吃喝了幾天,買了兩匹上等良馬,還餘下三四十兩,全部分給了幾個兄弟。他們都有妻小要養。
她手裡早就一乾二淨了。
還是回去跟雨亭商量商量吧。
………………………………
整個李家集已經開始熱鬧起來了。
娶婦嫁女這事兒,可簡可繁。
最簡單的,媒人帶著女方到男家,看中了,當天就能成親,門頭上掛塊紅布,沒有紅布,紅紙也行,也算是有媒有聘正正式式娶婦嫁人。
有錢的人家要是怎麼講究怎麼辦,從下草帖子起,到親迎後的滿月會親禮,能忙上一整年,天天都有事。
李銀珠這樁親事,李文梁和洪老太爺考慮到李家姐弟的境況,直到親迎這一道禮之前,都是只考慮實惠。
親迎這一道熱鬧大禮關係著兩家的臉面,那是一定得好好熱鬧一番的,但兩家還是以實惠為先。
洪老太爺是想著李家姐弟這日子剛剛起步,太鋪開了辦,反倒有點兒難為李家的意思了。
李士寬和李文梁自然是以洪家為主。
就是以實惠為先,這場李氏全族出動的嫁女,也足夠繁忙熱鬧了。
李士寬和幾位族老都覺得這場喜慶婚禮除了是李家的頭一回亮相,也是讓李氏族人歡聚一堂辦一回大事,培養同枝連氣宗族凝聚力的好機會。
李氏一族和李家集必須好好熱鬧一場。
李家姐弟回到李家集前幾天,祠堂前面的空地上就已經開始搭棚子、支地鍋。
李家姐弟回來那天,李家集以及小李莊等兩三個李姓為主的村子裡的有福婦人,就早出晚歸的趕到祠堂前,先做清明糕團,接著做大糕松糕年糕各種糕,醃肉醃雞風乾魚,煎炸燉煮準備各種食材。
一場講究熱鬧的迎親,從親迎前三天開始,可是要熱鬧上整整一個月的!
這中間催妝、鋪嫁妝,親迎,三朝七朝九朝禮,再到滿月洗頭,熱鬧筵席可是一場接一場。
李氏族裡的媳婦們和姑娘們的這場集體大熱鬧,跟梅姐無關。
她生不出孩子,被休回家,婚禮這種時候,她是最惹人厭惡的不祥之物,她得遠遠避開。
可她沒能避開這場熱鬧。
李小囡和翠葉要攔門打女婿,這也是一樁很要緊的差使,要商量要準備還要人手。
李士寬和諸族老點了頭,族裡十幾個十來歲的小妮子,以及所有十歲以下的伢兒妮兒,都歸到了李小囡和翠葉手下。
李小囡把她們的活動地盤定在了她們姐弟在祠堂旁邊的家裡。
一大群孩子呼呼啦啦跑進跑出,拉著李學梅叫著梅姐、梅姑姑,甚至梅阿婆,要喝的要吃的要各種東西。
梅姐只好一趟接一趟的往祠堂門口的一大片棚子裡,要一籠糕,端兩鍋湯,拿紅棗山楂雞魚肉蛋各種食材。
跟在她後面討吃討喝的是各家的孩子,大棚子下面,都是遞方便沒有難為她的。
李小囡總算能過上幾天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的舒心日子。
睿親王府送添妝的隊伍進到李家集時,李小囡正坐在她們家廚房裡,吃著剛煮出來的桂花糖水雞頭米,看著一群小妮子你拍我打哄堂大笑。
「四阿姐四阿姐!」
李士寬的小孫子阿珉尖叫著,一頭衝進來,撞在翠葉背上,翠葉往前撲倒,又撞倒了兩三個人。
「唉喲慢點兒!」梅姐嚇了一跳,趕緊拽起阿珉。
「叫~叫你~」
阿壯和阿強一前一後衝進來,兩個人都跑得氣喘吁吁,看著李小囡,手指點著外面,卻說不成句。
「出事兒了?」李小囡忙問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