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知道南洋在哪裡,也知道那裡的風土人情,眼前的劉當家哪有半點南洋的模樣?
而且,她聽顧硯說起過南洋商會,接絲綢出海的大商家裡,南洋商會能排進前十,這位劉當家實在太年輕太秀氣了。
對面的劉當家看著李小囡臉上的驚訝,笑出來,微微欠身,「姑娘的風姿也在在下意料之外。」頓了頓,又笑道:「意料之上。姑娘鍾靈毓秀,靜若幽林深潭之水,動若出岫之靈動白雲,在下嘴拙詞窮,不能形容姑娘風姿之萬一。」
李小囡聽得眼睛都瞪大了,「這是你們南洋的風俗嗎?你這還叫嘴拙,那嘴巧的呢?是不是當場就得說出一長篇辭賦?」
劉當家哈哈笑出來,「姑娘若是想看,在下今晚熬上一夜,好好抒一抒在下胸中仰慕之意。」
「那還是算了,我詩詞賦上最差,常常連韻腳都湊得頭疼,你喜歡術數嗎?格物呢?」李小囡看起來很認真的問道。
劉當家眉毛高高挑起,再次笑出聲,一邊笑一邊拱手,「在下造次了,可這真是在下肺腑之言。姑娘見諒。」
李小囡微微屈了屈膝,笑問道:「南洋也是說大齊話嗎?」
「在南洋,進學堂先學大齊話,念的書也和大齊一樣,不念書的南洋人說南洋土話,南洋土話種類繁多。」劉當家解釋的十分詳盡。
「那長相呢?都像你這樣?」李小囡接著問道。
「大齊話說的越好的長得越像我,說南洋土話的黑一些矮一些,眉眼略有差異。」劉當家笑眯眯。
李小囡拖著尾音噢了一聲,「我懂了。」
「你懂什麼了?」劉當家立刻問了句。
「官話在南洋也是官話。」李小囡笑道。
劉當家笑出聲,「你是真懂了。」
「劉當家祖籍在大齊?」李小囡看著劉當家。
劉當家笑看著李小囡,沒說話。
「是我冒昧了。」李小囡忙屈膝致歉。
「姑娘要是對南洋有興致,改天我請姑娘嘗嘗我們南洋的美食。」劉當家欠身還了禮,笑道。
「好啊。」李小囡隨口答應了,再次微微屈膝,往等在旁邊的何老掌柜過去一步,接著隨著何老掌柜的介紹屈膝微笑。
改天請你吃飯,就是今天到此為止,她懂得很。
劉當家也往旁邊幾步,和人說著話,眼角餘光卻一直瞄著李小囡。
這場以晚宴命名的宴請,宴字全表現在沿牆的長桌上擺滿的各色吃食,什麼平江小面,湯糰,小菜,各式點心,小廝不停的來來回回撤舊換新。
整個晚宴,也就是顧硯舉杯說了幾句話,其餘時候就都是你跟我說說,我找你說說,幾乎所有人都圍在顧硯身邊,或者盯著顧硯,尋找能和顧硯說上幾句話的機會。
李小囡光顧著看人,什麼都沒顧上吃,晚晴一步不拉的緊跟著李小囡。
好在倆人都全神貫注,都沒覺得餓。
晚宴時間不長,戌正前後就散了,李小囡和晚晴回到何家那個小院,婆子立刻就提著食盒,送了飯菜進來。
第二天,李小囡醒來時,已經天光大亮。
聽到動靜,晚晴伸頭看了眼,隨即拿了李小囡的衣裳進來,話沒說出來,先笑出來。
「寅正的時候,石磙過來傳話,說我們世子爺吩咐了,等他練好功和你一起吃早飯,說你要是起早了,就等一等。」
李小囡急忙轉頭找滴漏。
「現在都辰初兩刻了,我們世子爺忙成那樣,早吃了飯去海稅司了。」晚晴將衣裳塞到李小囡手裡。「我們世子爺走前吩咐了,說你要是辰初前還沒起,早飯就給你吃些點心,不讓你多吃,免得中午不能好好吃飯。」
「我又不是你們府上下人!我平時沒這麼晚,昨天太累了。」李小囡飛快的穿著衣裳。
「我問過了,點心有肉湯糰,有糖粥,有甜酒小圓子,有銀魚春卷,有火腿酥餅,有蝦仁燒麥,還有一口粽。」晚晴嗨嗨笑了幾聲,壓著聲音道。
李小囡頓時笑出來,「要一碗糖粥,再要一籠蝦仁燒麥!你吃過沒有?」
「我寅正就起來了,早吃過了。」
李小囡洗漱好,吃了早飯,晚晴出去要車,片刻回來道:「說是世子爺的吩咐,讓你等他回來再走。」
這在李小囡意料之中,他既然讓她看看,肯定要問問她看到了什麼。
第242章 百忙之中
辰末前後,飄起了毛毛細雨。
石滾回來,傳了顧硯的話:下雨路上不好走,巳末吃了午飯,讓晚晴侍候李姑娘先起程回李家集。
傳好他家世子爺的話,石滾一臉笑,壓著聲音道:「世子爺吩咐把他那輛車拉出來給李姑娘用。世子爺那輛車底下有暖爐,你們記著讓車夫把雨檐展出來,推開窗戶看雨,一點兒都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