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說這個。」尹嫂子放下栗子,拍了拍手,「我正愁這事兒呢,照你大阿姐講的那數,就算一年到頭都是去年臘月那麼賣,一個月收的量也能賣上一年!」
李小囡擰起了眉,尹嫂子這話,跟她算的差不多。
「好在你大阿姐講,這兩個月還上不到這個量。」尹嫂子說著還好,卻嘆了口氣。
「三月就差不多了,下半年更多。」李小囡不吃栗子了,看著尹嫂子,「有什麼辦法嗎?」
「從年前就一直想,還沒想出來。」尹嫂子帶著一連笑,欠身往前,「我想去臨海鎮看看,往海外走量大。」
「出海就得交重稅,咱們的細布良莠不一,也不好走大宗。」李小囡嘆氣。
「稅上頭,你不能想想辦法?」尹嫂子沖李小囡眨了眨眼。
「不能,這上頭一點餘地都沒有。」李小囡答的乾脆直接。
「那就得把貨鋪出去,這個我也早就打算過了,最好跟著絲綢走貨,今年的綢子肯定貴,咱們的細布細軟服帖,繡上花兒穿上身,好看得很呢,跟綢子比,也就是少了點兒貴氣,可綢子多貴呢!」尹嫂子立刻縮身回去,盤算起來。
李小囡心不在焉的聽著。
她們家本錢小,又被她抽去一大部分買織工開織工學堂,用在賒織機收布上頭的就更少了,就這樣,收來的細布還要庫存這麼多,別家得有多少?他們往哪兒賣?
別的不說,光李家集的細布,有個一兩個月,只怕就要堆成山了。
唉,要是沒有織坊的這場風波,她的織工學堂慢慢鋪開,細布產量慢慢上來,細布市場一步步從平江府推到江南,再推向江南南北……
可現在,一個冬天,織工學堂就幾乎遍布江南,細布產量眼看就要湧起來,如果不能及時打開市場,這一個跟頭可就跌的利害了,說不定要傷動根本。
這市場,從哪兒打開呢?
最好能找行家請教一二,誰是這上頭的行家呢?
嗯,問問世子,他肯定不懂,可他身邊人多人才多,肯定知道找誰請教。正好,二阿姐的事也要跟他說一聲。
李小囡打定主意,隔天一清早,趕往臨海鎮。
這一陣子,顧硯一直住在臨海鎮。
………………………………
苗媒婆把織造司黃主薄家這門親事截到手,回去想了一晚上,第二天上午就去了黃主薄家。
黃主薄去織造衙門了,黃大郎也沒在家。
苗媒婆跟的開門的僕婦進去,一邊給黃主薄媳婦吳太太見禮,一邊連說帶笑的介紹自己。
「您就是吳太太吧?一看您這氣度就不一般。
「小婦人姓苗,是書院街那一大片兒的官媒。前兒見到太太家這邊兒的官媒張阿妹,張阿妹就把太太家大郎的親事,託付到小婦人手裡。
「這挑親事結親家可是大事,照小婦人看,沒有比這個再要緊再大的事了,太太您說是不是?
「得了張阿妹的託付,小婦人一會兒都沒敢耽誤,趕緊把合適的人家合適的女孩兒盤了一遍,就趕緊上門來見太太了。」
苗媒婆一副乾脆利落的模樣,一番話又說的清脆明白,吳太太對她觀感相當不錯。
「苗媽媽坐,給苗媽媽沏碗茶。張媽媽有什麼事兒?怎麼托到你這兒了?」吳太太吩咐了一句,看向苗媒婆,關切問道。
「太太放心,沒事兒,只是,我們平江城的講究,往府學那一帶說親,還是我們那邊張羅更好些。」苗媒婆帶說不說的含糊答道。
「這是什麼講究?」吳太太微微蹙眉。
「太太一看就是書香門第出身,嫁的也是書香門第,不知道街坊市井的事兒。」苗媒婆笑起來,「太太也知道,咱們府學裡頭,附學的可比正正經經的秀才公多多了。咱們平江府又是出了名的文風鼎盛才子輩出的地方,到咱們平江府學附學的,什麼樣的人家都有呢。
「我們這些圍著府學轉圈兒的,知道的自然比外頭的多一些,外頭有要往府學一帶說親的,我們張羅,比外頭便當。」
苗媒婆上身前傾,壓著聲音笑道:「也能知道些深淺,不至於衝撞了貴人。」
吳太太恍然而悟。這話極是。
「太太知道就行了,都是不好明說的事兒。」苗媒婆接著笑道。
「媽媽放心,受教了。」吳太太微微欠身,以示謝意。
「太太有看好的人家了?」苗媒婆盯著吳太太笑問道。=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