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姜霖还是没有动容,有些慌了,“比如收益的百分之十五这样,厂里也是同意的。”
姜霖看着孟朝阳,笑了笑,“别慌,同意是同意,不过我的条件可能不太一样。”
孟朝阳有些愣,心想着这怎么跟查到的不一样,难道姜霖变贪心了?
心里想了无数可能,表面上一脸从容起来,挤出笑容,“你说?”
“我想要除去成本的所有利润…”在孟朝阳脸色逐渐变黑时,说完整,“三年。之后所有利益都不归我管。”
孟朝阳和负责带路的甄羽都愣了,没有想到这种方法。
孟朝阳心里算了下,觉得可行,但是不敢轻易答应下来,“这……还得向上面请示。”
甄羽想了姜宇的样子,对于姜霖不自觉也抱有好感,相信姜霖不是那么唯利是图的人,多问了句,“姜霖同志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嘛?”
姜霖:……怎么最近都有人认为自己有难言之隐,他看着向内敛的人嘛!
不过,姜霖还确实需要他们帮忙,“如果同意了,到时候可以顺便带上农业部的同志过来一趟嘛?”
孟朝阳有些懵了,准确是觉得整个过程都搞不清楚姜霖同志的想法。
倒是甄羽敏感的意识到些东西,拉着孟朝阳应下来。
看着他们离去,姜霖本以为还得等上好久,没成想不到一周,玻璃厂的领导就直接同意了姜霖的方案。
姜霖这才暴露自己的想法,“我希望销售出去的利润都能直接采购当地的粮食,运回来,放进粮库里,一有申请救济粮的地方,能快速从这里批复下去。有剩余的都运往边疆地区,给战士们改善伙食吧。”
农业部的同志脸色有些不好看,虽然这捐助他们很是开心,但是说救济粮简直是无稽之谈,“现在大部分地区产量都每亩成千上万的产出,怎么可能会缺粮。”
玻璃厂听到这要求,虽然也觉得姜霖采购粮食有些奇怪,还不如购买机器之类的来的实在,虽然国外封锁严重,但随着这些高科技产品的销售出去,国外对于国内的科技进展充满了疑惑,想买来研究还是比之前容易些。
姜霖也没有跟他们争吵,而是反问,“如果真的有那么高,还要农科院的存在干嘛?我不是大字不识的文盲,马克思主义都告诉我们要相信科学,你认为每亩万斤粮食正常嘛?这是反科学的。”
农业部的同志张着嘴,半天反驳不过来,要说报纸上说的吧,可是科学不信报纸,只相信实实在在的实验数据。
姜霖想到这些人盲目乐观,就忍不住多嘴起来,“要是真的这么厉害的话,相信诺贝尔奖也不在话下,甚至是对人类和平有贡献的和平奖都能拿来下。”
让在场的人对姜霖这小伙子都刷新了认识,这嘴巴可真毒。
农业部的同志生怕再被怼,不敢说话,而是摸摸将合同签好。
姜霖满意的笑了笑,“根据往常的经验,教育部都是直接在报纸上发布这消息,相信农业部也不例外吧!”
农业部的同志:……这要是回去问领导肯定挨骂,比不上教育部的来的爽快,总觉得自己这趟过来就是被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