祂的神選會向潛心祈求之人揭露過去, 也揭示未來,這些內容必然真實, 但……
可能會有遺漏。
比如一個女人想知道自己出門在外經商的丈夫是否另結新歡, 便找了占卜師求助,占卜師向她揭露了一段影像, 是男人睡著之後,有一雙細嫩柔美的手撫摸過他的臉頰,隨後躺在了他的臂彎里。
而在女人怒火中燒,將遠行歸來的丈夫殺死之後,又從他的夥伴那兒得知,他們一行人露宿時,有和山中的魅魔化作他們最愛的模樣來勾引人類。
是男人記得他的妻子就在家中等待,立刻識破了這一點,殺死了魅魔,才讓一隊人免於落入魔物的圈套。
寧芙感覺勞倫斯老先生的評價過於委婉了。
滿懷悲憫?遺漏?這不就是故意斷章取義?
連著兩本都是類似的故事,警告人類不要因為自身的貪婪而成為神明的玩具。
而在連著兩本觸目驚心的寓言故事之後,終於輪到了一本關於創世神的記載。
寧芙不由得緊張起來。
可看了兩頁之後卻發現,這比起先前的故事,實在過於平淡了。
這只是一本讚美詩。
但凡這東西早到手個三天,寧芙就會將其謄抄下來留給那位鎮長。
雖說經文詩歌之類的東西非常形式主義,但都要成立教會了,是該有點這類東西裝點門面。
但也只有裝點門面的作用。
哪怕是當年的信徒們,都用不上這個。
詩集的序言總結下來的大意是——
創世神當年雖然不算很宅,但仍舊不愛回應信徒。什麼禱告詞都不好使,祂理不理人就是隨機的,純看心情。
總之,這本東西就是信徒自high著玩兒的。
同時,創世神也不收祭品。
在那個年代,還沒有所謂七分之約這種約定俗成的額度。越是虔誠的信徒,就獻祭越多。很多狂熱人士上頭起來,甚至會將全部身家都當做燔祭獻上,相當可怕。
只有創世神的神廟裡例外。
大概的獻一下,或者乾脆不獻,就念念禱詞,唱唱讚美詩,走個流程完事。
曾有人遇見世間行走的神明化身,道出了心中的困惑,問祂為何從不接納獻祭,又是何物能得祂的悅納。
創世神只是道:「我不接受獻祭,並非厭惡世間萬物。只是我灑下種子,並非是為了讓你們將果實摘下,又帶到我面前來的。」
畢竟這個世界就是祂造的嘛。
剛翻到下一頁,寧芙就聽到了一陣有規律的響動。
轉頭就發現,是洛爾被她關到窗外了。
畢竟很小的一隻貓,稍不留神就會注意不到。
而此刻,祂就坐在窗台上,尾巴不悅的拍打著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