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現如今,別說珠崖了,他身為漢室宗親,不說統一全國,卻只能困守在這蜀國一方里。
漢廷四分五裂,早已不復武帝時的榮光。
想到這裡,劉備忍不住淚落如雨。
曹操看著天幕上的各種荔枝,目光中野心勃勃。
這必定是我魏國的領土!
孫權奇怪那漫山遍野的都是荔枝樹:怎麼那邊不種地嗎?光吃果子能吃飽?
唐朝。
「妃子笑?莫非這是以後世某一個妃子來命名的?」李世民不解。
李泰可管不了什麼妃子不妃子的,他眼裡只剩下那些紅彤彤的荔枝了,什麼白糖罌,糯米糍,荔枝王……一聽就是好吃的品種啊……
為什麼他大唐不建都在瓊州?
如果他現在天天跟大哥念叨的話,將來能不能在瓊州建都成功?
李承乾莫名其妙地看了一眼傻笑的李泰:青雀在想什麼呢,口水都流下來了!
宋朝。
趙匡胤和趙普說道:「這蘇東坡是何人?後世居然還記得他的詩。」
「想來是個有大才的人。」
「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抽到我們大宋?」趙匡胤焦慮,萬一抽到個百姓又沒法聯繫到,也是白白浪費一次機會。
元朝。
忽必烈對荔枝什麼的不感興趣,他在想:既然瓊州那等荒僻的地方後世都能開發,那他的草原呢?有沒有開發?
阿合馬看著碩果纍纍的荔枝眼都直了:也不知道這荔枝是何等的味道,沒事,下朝後叫人從那邊運來點嘗嘗味道。
真金神色凝重,他聽到了那些什麼助農惠農的話,這是後世政府對種果樹農民的政策嗎?我元朝可否借鑑?
那周姑娘是漢人,她會不會不抽到蒙古人?
明朝。
「瓊州府確實是物產豐富,父皇我們要不要也像後世一樣將那邊的荔枝賣向全國?」朱標問朱元璋。
朱元璋摸摸鬍子:「不可,我們現在的時候可不像後世可以長期保存荔枝的新鮮。」
「可惜了。」朱標嘆氣。那麼多的荔枝、黃皮都要爛在瓊州府嗎?
清朝。
康熙站起身,瓊州,那地方是很大,但是距離京城也太遠了!鞭長莫及啊。
天幕一放,瓊州的人必定也看到了,若是反清復明的餘孽以此叛亂……
乾隆悠閒地吃著下面快馬加鞭送來的荔枝,放下。嫌棄的說:「還是不新鮮了。」
宮人嚇得跪在地上瑟瑟發抖。
乾隆想到:朕要不要再南巡一次?這次就巡道瓊州?
天幕上蘇東坡的詩一出,宋以前不知蘇東坡的讀書人頓時炸了:誰?這誰?憑什麼千年之後的後世還記得他?要說作詩,我泱泱大唐說第二就沒人敢說第一!
而且,這蘇東坡不就寫了首荔枝的詩嗎?別的不說,要說寫詩哪一個讀書人不會?
於是大唐上下掀起了一股寫詩的浪潮,什麼荔枝五言,荔枝絕句,荔枝七律,黃皮贊,黃皮賦什麼的層出不窮。
考不上功名的讀書人悟道了另一條名垂千古的途徑,那就是寫詩!寫好詩!一定要好到流傳後世!
宋紹聖三年,謫居惠州的蘇軾看到天幕上念自己的詩,楞了一下,繼而爽朗大笑,被貶後的煩悶頓時一消而散。
身邊的百姓上前恭喜道:「恭喜大人,大人大才,後世都證明了的!」
「不敢不敢,後人抬愛了。」
「蘇大人,我們今晚還吃荔枝怎麼樣?我家的荔枝樹,可足足有一百多年了!雖然沒有後世那些好的養護,但味道絕對甜!」
「好好!我們大家晚上一起吃荔枝!」
眾人笑成一團。
而此時開封府里新黨的人臉色難看,經天幕一說,難道蘇軾又要被啟用嗎?不行,得想個辦法。
宋以後知道蘇軾的讀書人。
黃庭堅仰天大笑:「挾以文章妙天下,忠義之氣貫日月!老師的詩詞連後世人都知道!」
秦觀倒了一杯酒,灑在地上,恭敬道:「學生少游敬老師,老師千古。」說完一仰而盡。
晁補之沉思:惠州?看來老師還挺喜歡那個地方的,我要不要也去一趟?去走走老師走過的路。
張耒低頭飲酒,一抬頭,眼裡隱隱有淚光。
汝州郟城縣,蘇軾墓前。
蘇轍痛哭出聲,蘇過急忙上前:「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