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人被孫曼婷的一聲大叫給唬了一跳,差點沒跳起來,後面才反應過來那是天幕里的後世,不是現在。
也有讀書人見識過皇宮後便絕了科考的心,反正也考不上,不如換條路走。
作詩,作詞,寫個小說什麼的,只要寫得好,就不怕流傳不到後世!
荊州。時任荊州都督的武士彠正帶著7歲的次女看天幕。
小姑娘眼睛一亮:「女皇帝!原來女子也可以當皇帝嗎?」
武士彠急忙捂住女兒的嘴:「少胡說,那是後世,可不是現在!」
現在不行嗎?小姑娘看著父親著急的神情便將後面的話咽了回去。
但是個女皇帝卻已經深深烙進她的腦海里。
誰說現在就不可以?
永樂年間的朱棣找到了可以平衡自己的另一個觀看天幕的方法。
吐槽。
跟身邊的朱高熾和大臣們吐槽。
「你們看看那些番邦人那沒見識的樣子~~~~嘖嘖嘖,不過是一個宮殿而已。」
「外族蠻夷哪裡見識過我們中原文化的精妙?」朱高熾附和。
「太子啊,你看後世人這麼喜歡我們的皇宮,不如我們再給他們建點什麼別宮?」
朱高熾聞言汗都下來了,急忙勸道:「父皇不可,一來工程浩大,二來也勞民傷財……」
朱棣擺擺手:「隨便說說的,皇宮也夠他們看了。」突然眼珠子一轉:「不如我在皇宮的某處藏點東西,不知道後世人能不能找得到?」
說完自己笑起來。
康熙此刻的心情非常的微妙,那種看著自己的皇宮任人參觀卻無法阻止的感覺讓他有種想爆粗口又無從爆起的感覺。
畢竟那是後世啊。
乾隆捂著心臟兩眼放空:完了,都完了!老底都被後人掀完了!
周瑾玉等人走過了金水橋,前面就是霸氣非常的太和門。
講解員適當地開口【明朝的時候皇帝就是在這裡「御門聽政。」
御門聽政就是皇帝親自到皇宮,主持朝廷會議,聆聽內閣及各部院大臣 的奏報或奏言,進行議商,做出決斷,發布諭旨,貫徹實行。御門聽政是歷代較有作為的帝王處理政務的一種形式。說白了就是上朝。」】
說完,講解員姐姐笑著指著門口前的銅獅子道【這倆銅獅子是故宮6對銅獅子裡最大的一對,銅獅子造型威武霸氣,腳踩寰宇,象徵著 權力。」】
周瑾玉走上前抬起頭仔細打量:實在是太精緻了!
這是怎麼做出來的啊!
瞧那腦袋上的一個個卷,卷得可真漂亮!
朱棣簡直沒眼看,一個銅獅子就把你們給迷住了?沒見識!
負責皇宮銅獅子製作的工匠們激動地搓著粗糙的大手,眼裡亮閃閃滿面紅光,瞧瞧!這是來自後世人的肯定!
康熙決定跟自己和解,不和解氣到的也是自己,何必呢?於是他特意來到太和門前也觀看起了銅獅子,看來看去也沒覺得有什麼看頭。
要不叫工匠們把銅獅子的製作方式給寫來下?
嗯,可行。
後世人不是看重工匠們嗎?那書就署他們名!
不知道能否扭轉下後世人眼裡大清的印象。
後世可能其他的事情很先進,但是老祖宗也有老祖宗的絕活!
穿過太和門,便是太和殿。
講解員小姐姐邊走邊介紹【前邊的太和殿就是咱們耳熟能詳的金鑾殿,有些人認為皇帝在這裡地方上朝,其實並不是,太和殿是舉行盛 大典禮的地方。比如說皇帝登基,皇后冊封的時候就是在這裡舉行大典。」】
百姓們聽得直點頭:原來如此!!那大殿真是宏偉莊嚴。
朱棣也點頭:嗯,沒說錯,給你們再加點賞賜!
當然,找不找得到就看你們自己的能力了。
秦、漢、三國、晉、隋、唐、宋、元等王朝們鴉雀無聲,沒辦法,不是他們的皇宮,他們也不知道說什麼呀。
嬴政想說自己的皇宮比這好,但是左看右看,誇讚的話始終說不出口。
算了,寡人不屑與後人比較!
【面對太和殿左手邊的建築叫弘義閣,是皇帝的內庫。】
「內褲?」孫曼婷大驚。
「想什麼呢,再怎麼樣也不可能是內褲啊!」周瑾玉無語。
講解員小姐姐笑出了鵝叫【不是褲衩子,是內庫,庫房的庫。就是皇帝的銀庫。】
「我去!皇帝的錢居然拿一座房子來放!裡面是不是堆滿了黃金白銀?」孫曼婷兩眼放光。
【這裡清朝為內務府銀庫,收存金、銀、制錢、珠寶、玉器、金銀器皿等。皇帝皇后筵宴所用金銀器皿由銀庫預備,用畢仍交該庫收存。皇帝還在 的時候肯定是堆滿黃金白銀的,不過我也沒見過呢~~~】講解員小姐姐遺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