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語氣沉重:「君實,不談錢國庫如何開支,不理財年年送給遼夏的銀、絹從哪兒出!不算帳難道 就放任國家積弊重重,眼看著我軍屢戰屢敗嗎!」
司馬光怒氣上升:「難道全天下只有你王安石一人是為國忠心嗎!變法不是一朝一夕,更不能動了國之 根本!」|
王安石反駁:「百姓安居樂業,國家強盛才是根本!」
他手指著眾位大臣:「他們這些士大夫,不恤國事,同俗自媚於眾,而一旦天下要改,要變,他們便來勢洶洶,鬧得最凶!」
「你們口口聲聲說什麼天命,祖宗,如果我們就這樣一直弱下去,窮下去,恐怕明日就會被遼夏鯨吞! 到那時,你們頭上還是大宋的天嗎!我們的祖宗牌位還有處安放嗎!
我王安石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我一定要將新法推行到底,直到重回三代之盛!復我漢唐舊疆!」】
「好!!」趙匡胤站起來:「這就是我大宋的忠臣!!」
他激動得有些語無倫次:「愛卿,你看看!你看看這位王安石的變法可否能用在我朝之上?」
趙普冷靜地分析:「官家,王安石的變法是針對那個時期大宋的情況而來的,可以借鑑,但是不能全部照搬。」
「好好,愛卿說的對。」趙匡胤隨即又長嘆一口氣:「為什麼這些能臣都不在我朝呢?」
然而有了這樣的臣子,大宋的後期依舊被金人的鐵蹄踏在腳下,如爛泥一般毫無尊嚴。
李世民看得都有些嫉妒了,這宋明明弱得讓人不恥,偏偏就是人才輩出……
也不知道這老天是公平還是不公平。
忽必烈搖頭:「手中沒有強權,怎麼變法都會失敗。更遑論他還觸碰到了某些人的利益,不說外部,就 光是他自己內部的鬥爭就能讓什麼變法都付之東流。」
【司馬光氣急:「你欲力戰天下之人,與之一決勝負,能有幾分勝算!」
王安石嘆息一聲:「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蘇軾神色莫名,他始終認為王安石的變法過於激進了,改革應該從人民的生活和需求出發,而不是簡單地奉行新理念,而忽視民眾的痛苦和困境。
【因不滿王安石變法,蘇軾、司馬光等人紛紛自請離京,變法先後持續了十餘年,在極大程度上起到了富國強兵的作用,其舉措涵蓋範圍之廣,變革力度之深,思想之超前,世所罕見。】
司馬光臉色晦暗:後世人居然對王安石的新法如此推崇嗎?
而他最後廢除了王安石所有的新法……
早已退隱江寧的王安石看著天幕的評價,眼睛濕潤。
一旁的米芾拍拍他:「走,今兒我們好好暢飲一杯!」
王安石笑笑:「走!」
宋之後的讀書人又打起來了,
這回不是喜歡哪一個大家,而是就王安石的變法對不對而爭論,爭著爭著嘴巴已經不能夠表達內心的意思了,誰的拳腳厲害誰才是正確的!!
這可把各地的知縣知府給急壞了,這都是什麼事啊!
看天幕怎麼還看出打架來了,王安石的變法都是多久的事情了,還為這個事情打架,真是閒出屁了!
於是嚴令再打架的人就革除功名!
這下所有人都老實了。
嬴政看著熙寧變法,自然而然就想起了先王實行的商鞅變法。
商鞅的變法讓秦國的舊制度被徹底廢除,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使得秦國最終成為了戰國之中實力最強的 國家。
為他如今的統一大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而今這個宋也實行變法,人才是個人才,但是其朝廷內部的鬥爭就註定了變法不可能成功。
李斯將後世的變法記錄下來,逐一和之前的商鞅變法來做對比。
宋以前的王朝都紛紛將王安石的變法記錄下來,比起後世那些個不可實現的東西,還是這個宋的變法比較有可能性。
宋以後的王朝們對於變法不置可否。
周瑾玉照例也找出後世的王安石紀念館。
紀念館正面立著王安石的漢白玉雕像,旁邊的兩方荷塘里荷香清雅。
館內詳細介紹了王安石的生平事跡和過往事跡。
展館旁邊有一座庭院建築,因王安石的號是半山居士,因而取名半山堂。
館內展示了王安石各個時期的詩歌特色。
還展示著後人寫的王安石詩作的書法作品。
……各朝的讀書人再一次酸了……
原來後世是這麼推崇學問做得好的人嗎?
「也不光是學問,某一方面特別突出的他們都喜歡。」有人觀察仔細。
「那就是說我學問比不上那幾位的話,我還可以發展另一方面。」
「對啊!何必就跟他們搶呢?也不一定搶得過!王兄你有想法了嗎?」
「我喜歡看星星,我想把這些觀察到的星星都記錄下來!」=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