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頁(2 / 2)

顒琰木著臉,與我無關。

難不成我現在還要替後面的子孫背罵名嗎!

第121章 傳世典籍

天幕中瞬間星光流轉,主持人緩緩向前行,迎面走來一位身著長衫目光銳利的中年男子,他邊走邊說:「《永樂大典》是中華典 籍之精髓,是中華文脈之延綿,我輩必將為民族而保存之。」

主持人向他深深鞠一躬:「在周先生等人的努力下,翰林院將《永樂大典》六十四冊正式移交國家圖書館。由此《永樂大典》開 啟了珠還合浦,歷劫重光的回歸之旅。」

朱棣聽得難受得緊:「六十四冊?就這麼點?《永樂大典》全書11095冊!這麼一點連個零頭都夠不上!」

不行,我要做點什麼!

朱棣即刻下令解縉帶人著手抄錄10份《永樂大典》,等完成後分別送往全國各地珍藏起來。

想到今後免不了各種戰亂,朱棣也打算將其中一份送往高原地區,想來那裡的地理位置很少人能打到吧。

該做的都做了,唯有聽天命了。

朱棣暗暗祈禱,願《永樂大典》能一冊不漏地流傳給後世人。

李世民有些酸,他問長孫無忌:「輔機啊,我大唐的典籍呢?不可能沒有吧?」

長孫無忌很淡定:「陛下,每一朝都有每一朝的經典。我大唐詩最好!不光詩好,還有韓愈和柳宗元的文章,您忘了嗎?」

「對對,我們的唐詩還上了後世課本的!」李世民心情好了,轉念一想又說道:「可以將那些寫得好的詩都收錄起來,用以流傳 下去!輔機你看如何?」

「陛下說的是,臣立即去辦。」

李世民滿意地點點頭。

周瑾玉看得超級可惜:「這《永樂大典》有上萬冊啊!怎麼現在就剩這麼一點了?」

「大多毀於火災和戰亂,還有在戰爭年代被鬼子蠻子掠奪走的。」袁飛也可惜:「你知道為啥挖了明朝萬曆的定陵嗎?有一個原因說是當時的史學家認為定陵裡面會有完整的《永樂大典》正本。」

「結果沒有。」

「嗯,說不定在永陵或者長陵。」

「那會挖嗎?」

「這得看國家安排。」

被兩人對話驚到的朱棣:!!!

挖陵居然是為了得到《永樂大典》的正本?!

看來他以後的陪葬品不能加上《永樂大典》了……但是……

朱棣又吩咐下去,再加抄5冊《永樂大典》!這麼多的數量我就不信流傳不到後世!

絕對不能讓後世人有藉口去挖他的陵墓!

李世民瞬間想到自己手上的王羲之真跡《蘭亭集序》,他其實是有這個想法的……

但是,想想看,後世人連對唐人臨摹的書法都如獲至寶,要是他們知道他的陵里有真跡的話,會不會……

以他們那個痴狂的程度一定會的!

畢竟這可是王羲之啊,連他都愛不釋手,更別說把摹本都當寶的後世人……

李世民頭疼起來,這可不好辦啊。

天幕還在繼續,繼前面的中年男子後,又走來位身著長袍的老者,他看著前方目光堅定:「保存吾國數千年之 文明,不至因時勢而失墜,此為應盡之責。今商務印書館將所藏《永樂大典》二十一冊捐獻政府。」

「為國家保存文化,如在戰場上作戰,只有向前,絕不逃避。」斯文儒雅的男子緩緩走來。

「鄭先生!」周瑾玉興奮地一拍袁飛:「這個人我不熟悉,但是他的名字我可熟悉了!我買的外國名著好多的譯者都是這個名字!想不到他比我想的還要厲害呢,居然是文物局局長~~」

袁飛:「以前的學者都有很多重身份,可牛逼了。」

又一位老者走來:「……珠還合浦,化私為公,此亦是華國人民應盡之天責也。」

主持人動情道:「正是一代代華國藏書人,護書人的努力,《永樂大典》珍貴書冊歷劫重光,大典的珠還合浦仍在繼續……」

解縉眼睛有些濕潤,這就是他們的子孫後輩,他們為保存《永樂大典》所做的種種努力。

站在角落的紀綱陰惻惻地看了解縉一眼,又垂下頭。

接著便是後人演繹的一幕幕講述《永樂大典》故事的戲。

解縉饒有興趣地看著後世人演繹的故事。

其他大臣都羨慕地看著陳濟,恭維之聲不絕於耳。

也有人不忿:不就是沾了《永樂大典》的光嗎?!

要是換成他的話,他也能被後世人記得!

恭維之聲中的陳濟卻眉頭緊皺:「不對,後世人演繹的不對。我的衣服可從來沒有這麼華麗的樣子。看著像是 新裁好的,一點生活的痕跡也沒有。」

「還有那頭髮,怎麼做到每一根頭髮絲都如此整齊的?這是抹了油?」=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

最新小说: 不二良犬 那年冬天什剎海沒有結冰 京師除妖錄 囚鶴 萌寵農家樂APP使用指南 南城婚事 真千金斷親後,侯府上下追悔莫及 逃婚三年,江少的花心人設崩了 長公子為何那樣 團寵妹妹三歲,全球大佬爭著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