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還能將海水淡化!那是不是乾旱的時候就不會缺水了?」有人激動不已。
「你看仔細,只是淡化,並不是完全沒沒有鹹味了!我想這個淡化的海水應該只能用來灌溉這些水稻吧。」另 一人嚴謹道。
各個朝廷:明白,要發展科技!要培養各樣各業的人才,不能光讀聖賢書,光是作詩也作不出糧食來!
重要是科學技術!
當然,不能和後世相比,但是慢慢地一點點的進步也是好的。
這樣的水稻將在全國推廣1億畝,每年的產量是300億公斤。
300億公斤可以養活8000萬人口,袁先生說得斬釘截鐵。
君臣們和百姓們都麻木了……
300億公斤,8000萬人口……
完全不敢想像啊。
有人看得蠢蠢欲動,也想要在海邊的鹽鹼地種糧食。
一臉皺紋的老父親阻止道:「你這樣子胡亂的種根本就是在浪費時間,你不知道後世具體是怎麼做到的!」
「可是!」男子咬牙:「如果不試試的話怎麼知道呢?」
「那也要看是怎麼試!你看看後世都是使用那些飛機噴藥,我們現在怎麼學?根本就學不來!」
「飛機什麼的不行,可是試著種地總行吧。都不願意去嘗試的話,就算過幾百年也不可能進步!」
老人嘆息:「我只怕你最後也不過是白費功夫,你受的得了?」
「如果我什麼都不做的話,我也受不了。」男子目光堅定。
老人沒再出聲。
【超市,各類必需品的匯聚地。】
【人們在超市里購買最多的就是各類食品。】
【1萬八千噸雞蛋,10多萬噸豬肉,20多萬噸水果,而且不管每天吃什麼,蔬菜總是少不了的。】
百姓們很高興,超市算是後世里他們最喜歡的地方之一了!
永遠琳琅滿目的商品,種類齊全,花樣繁多。不管有多少人買,超市似乎永遠不會缺貨。
那一種豐盛富足,是百姓們最為渴望的。
君臣們也渴望,他們別說吃了,很多品種見都沒見過!
西北某地區屬於石質高寒山區,日照長,溫差大,屬於種植優質蔬菜的理想產地。
唯一的缺點就是降雨量的稀少。
於是當地政府為了解決缺水的問題修建了一套水利提灌工程,引黃河水灌溉。
解決蔬菜缺水的問題。
更是利用地膜阻止水份蒸發,同時也在夜晚溫差大的時候保證了適當的溫度。
百姓們:就這什麼地膜,他們就沒辦法弄出來。
而且後世的交通是真的很便利!
北方種的蔬菜可以供應到因夏季災害頻繁的南方,當北方氣溫降低不再合適種植蔬菜的時候,又變成了南方供應北方蔬菜!
還有什麼冬暖式蔬菜大棚,裡面的西紅柿竟然已經可以採摘了。
清代。
「西紅柿還沒成熟呢,怎麼就開始採摘了?」
「等熟了再運輸的話估計都爛了,他這個時候採摘剛剛合適,加上路上的時間,到達商戶手就剛好成熟。」
「我看我也要試試這是什麼大棚。」有人躍躍欲試。
「你確定?」旁邊的人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你看看那些結構,鋼架,水泥什麼的,你上哪找?沒有鋼架只有鐵架,你弄這麼多的鐵就不怕被人告發你造反嗎?」
「那我就不用鐵,用木頭,竹子來代替。」
「那上面那塊棚呢?」
「先拿稻草和粗布試試!」那人咬牙道:「一年可以種三季呢!你不眼饞?」
「……」眼饞是眼饞,但前期可是需要投入大量金錢作為實驗,還不一定成功。
「反正我要試試。」那人說道:「而且……」
「而且什麼?」
「……」他卻沒在說話,而且,他希望能夠給這個國家注入一絲的活力,大家都這麼做的話,大清會不會變成天幕里的荷蘭一樣呢?
有了這麼多的錢,錢又可以做很多事情。
那樣,到後期能不能避免那些屈辱的事情?
他們的孩子,不要變成老鼠……
明朝。
朱元璋皺眉:「這是什麼果子,居然是蔬菜?不知道味道如何?」
朱標:「父皇,這應該是從外面傳過來的。」
「嗯。」朱元璋點點頭:「以後這些傳進來的種子果子之類的,一定要弄清楚是做什麼的。可不能把像罌粟那樣的東西混進來。」
朱標表示明白。
明萬曆之後。
有人一拍大腿:「哎呀!這不是從番邦傳來的洋柿子嗎!沒想到居然是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