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寧被看得莫名其妙,趙熙如說:「這個面料太美了,太華貴了。」
這一點岳寧承認,這可是杭羅,是手工藝人用木機織的杭羅,放在她上輩子,可以說有價無市。
這個年代,內地老手藝的價值並不能體現,這件小衫,面料才三十多。在內地勞動人民眼裡,這種嬌氣難伺候的真絲料跟幾塊錢一塊的的確良面料能比嗎?
她說:「這是杭羅,杭羅是跟蘇緞、雲錦並稱的東南三寶,這些年把木織機說成是落後陳腐的生產方式,幾乎都淘汰了,在市面上已經近乎絕跡了,我也是在粵城的友誼商廈看到了這塊面料,立刻買了下來。」
「這衣服做得也好,款式很簡單,卻很有味道,而且手工比咱們港城那些給富家太太做旗袍的老師傅不差。」趙熙如仔細看過岳寧的上裝,又低頭看岳寧的褲子和腳上的一雙繡花拖鞋,「這雙拖鞋手工很精細,不是咱們港城的花鞋。」
「都是粵城友誼商廈的。鞋子是買現成的,我就是看繡花好精細哦!聽介紹好像是東南亞的款式。」岳寧笑著說。
「嗯,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都穿類似的拖鞋,我們港城也有。」趙熙如退後一步,在看岳寧整體,「昨晚那件灰色的也很好看,你穿上超有氣質。但是,不得不說今天這件,更讓我心醉。」
「那塊是桑波緞,就一塊零料了,因為只能做小朋友的衣服,但是顏色又冷門,沒人要,我看著喜歡就買了下來,所以就做了一件無袖款的小衫。你敢信嗎?那塊料子才十二塊錢。」買到便宜又心儀東西,岳寧忍不住分享。
趙熙如愣了:「這麼便宜?」
「我還做了一件靛青地祥雲紋通梭錦緞的外套,一件白地纏枝蓮妝花緞的。一件馬甲連工帶料就五十多,外套六十多。」
趙熙如一驚一乍起來:「我前兩天陪我媽咪一起去祥扯麵料做旗袍,就挑了一幅普通的織錦緞面料,三千多,加上手工費,五千多。」
那岳寧不得不炫耀了:「我扯百不到的衣料,做了十幾件。當然我做的款式比較簡單,大多沒有旗袍那麼多的手工活,給了那對老裁縫夫婦一百塊的工費,老夫妻倆開心得要命。畢竟夫妻倆一個月的工資也就八十多。」
「不行,我得去粵城一趟。」
「去啊!去啊!我們一起,我帶你去找面料,還有找那對老裁縫夫婦。他們手工活很好的。」岳寧興奮地說,「你去了粵城,肯定還會想去杭州、蘇州和北京。」
來的路上崔慧儀就跟岳寧介紹了趙家的背景。
趙家和崔慧儀的外祖父家一樣,都是戰爭年代搬了部分產業來港,和立德一樣落腳在筲箕灣,開了紗廠和紡織廠。
隨著五六十年代港城人口湧入,趙家抓住機會,開了服裝廠,承接海外大公司的訂單,如今已經是海外多個大牌的代工廠。
趙熙如從小耳濡目染,而且喜歡繪畫,去了義大利和法國留學之後,回來就開了這麼一家公司,除了經營自己的品牌之外,還拿了兩個海外的牌子在港城和東南亞的銷售權。
趙家就是做服裝和面料的,趙熙如又是這方面的行家,如果他們能跟內地合作,那興許能幫助像杭羅那樣只剩下幾台織機的手工藝早點復活。
另外,岳寧為了拿衣服,她去過阿邦家裡,知道了什麼叫竹筒樓。竹筒樓門面很窄,裡面通道陰暗,小小的空間裡擠著六七家人家。阿邦家裡,父母睡床上,兄弟倆睡地下,就算捲起了鋪蓋,也無法多容下一個人了。如果介紹了阿邦叔的爸媽給趙熙如,興許也能給他們多一條路。
「就憑你身上這件小衫的面料,都值得我走一圈。」趙熙如更是興致高昂。
「好了,好了!帶寧寧剪頭髮去。她剪頭髮,我們和她聊。」崔慧儀提醒她們。
趙熙如點頭:「走,我們過去。」
趙熙如出名是因為給劉家耀的一場演唱會提供了造型指導。
她出名了,就在這棟大廈里開了一個美容美髮加健美的中心,從頭到腳一站式全包。
而且大廈底樓就是百貨公司,她的品牌畢竟不是什麼奢華品牌,有需要的時候,她也可以陪同客人去樓下百貨公司挑選。
在寸土寸金的中環,為了保證貴客不被打擾,給她剪個頭,就安排了這麼一個單間,一個洗頭妹,一個托尼老師。
岳寧按照自己上輩子的喜好,跟這個托尼老師溝通,崔慧儀和趙熙如坐在沙發上,喝著咖啡。
「那個黃玉祥怎麼惹你了?」崔慧儀問趙熙如。
岳寧從鏡子裡見趙熙如白眼都快翻到天上去了,趙熙如說:「他說要拍一部唐明皇和楊玉環的連續劇,是一部有態度的電視劇。就找了我做造型指導。」
「那個被她爛賭鬼的媽逼著連部那種片子的新人?」崔慧儀問。
「對,就是那個皮膚超級白,身材很火辣的柳吉蓮,他讓我給這部片子設計楊妃的紗衣,我當然同意。但是他讓我再設計一套,唐明皇帶著楊貴妃騎馬時候,邊騎馬邊脫的裙子,而且還說這個是重要情節……」
崔慧儀嘆了一聲:「現在脫已經成了潮流。別說是午夜劇場了,就是黃金時段,不露上一露,也得來兩句鹹濕的話,生怕沒有搭到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