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部落的領地中都有河,準確說是幾乎每個部落都會選有河流的地方做領地,畢竟食物和水源缺一不可,不能因為水源的存在感不如食物明顯就忽略這一點。
百羽部落領地內的河道有好幾條,有大有小,小的只有雨季水流量才稍微大一點,平時幾乎沒有水,大的旱季也不會斷水,比如他們居住區旁邊這一條。
到處建造蓄水池工作量大不說,效果還不好,而水窖挖起來也麻煩,儲水量並不大,如果要滿足部落種植區域的需求,數量上要增加好幾倍。
白朔在想,可不可以蓋幾個水庫,到時候裡面可以養一些魚,等旱季的時候,用完水剛好去抓魚,比養魚的池塘還要方便。
只是蓋水庫也需要大量的原料,而且不適合現在蓋,最好是等到旱季,河裡的水幾乎斷流的時候,蓋好晾乾,可以用的時候,也開始下雨了。
白朔心裡盤算著,將這個計劃寫下來,打算等到旱季找兩個首領商量可行性。
計劃完了修水庫的事情,白朔又檢查了一遍今年去集市的物資名單,除了各種糧食作物、水果、蔬菜以及零食外,還有一批小咯咯鳥。
去年的小咯咯鳥,今年都長大了,這批咯咯鳥最後是散養的,即便散養,它們也不會走太遠,基本上只會在田地周圍轉悠,它們還記得去年的訓練,知道作物不能吃,雜草可以吃。
這麼大的咯咯鳥,飯量已經不小了,如果人工投喂,養殖隊的成員工作量會增加不少,它們能夠自己找食物吃,確實給大家節省不少時間。最難得的是,它們不在外面下蛋,無論走多遠,都會跑到為它們搭建的棚子裡面下蛋。
原本大家還在擔心咯咯鳥長大了捉不了蟲子,還需要餵食,部落會不會太虧。今年看到這個場景,直呼去年養少了,如果所有的獵物都這麼懂事,他們能省多少時間。
不過無論多聽話,今年這些咯咯鳥就不能帶去集市了,個頭太大,如果帶著這些個頭大的咯咯鳥,換鹽隊也不用帶其他物資了,一人背一隻咯咯鳥就夠嗆,其他物資根本沒地方放。
因此今年帶走的,是兩個月前孵化出來的小咯咯鳥,和去年一樣,借出去,等旱季再還回來。
除了咯咯鳥,其他物資早早準備好了,出發前將小咯咯鳥帶著就沒問題了。
百羽部落的老成員都知道去集市對他們來說有多簡單,而剛加入部落時間不久的成員卻還在擔心,即便現在集市上的羽族和善了一些,換鹽對他們來說,也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百羽部落的老成員見怪不怪,畢竟前兩年長河部落的羽族也是這樣的想法,獅族當時也差不多。
物資準備好,白朔又調整了一下最後的名單,之前幾次去集市時人員比較固定,這次他又加了幾個成員,包括白良,都是當時買賣臨時工名額時賺錢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