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1 / 2)

正史里的睿王有個大BUG,算是命都捏在鄧姣手裡。

還敢跟她熊。

「沒事,隨我來。」鄧姣起身大步走出正殿:「一起去瞧瞧咱六皇子餓成什麼樣了。」

第14章 後宮對手

坤寧宮前院。

長春宮的兩個太監和四個侍女此刻默不吭聲,低頭站著,包圍了跪在地上的宮女採薇。

他們主要負責為惠妃造勢,因為行刑的太監還沒趕過來,等待的間隙有些讓人尷尬且緊張。

採薇是鄧姣身邊最得寵的宮女,自然也是最忠心的。

一個宮女敢為了皇后的一口吃食,跟小皇子拉扯。

可以想像幾個月前的妖后鄧姣有多麼猖獗。

好在老天有眼,鄧姣的靠山駕崩了。

站在前院裡的隨便一個小宮女,家世都可能高過入宮前的鄧姣,但都被得勢後的鄧姣給過下馬威。

好消息:鄧姣飛速得勢,又飛速失勢了。

不需要等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才半年,機會就來了。

鄧姣走出正殿。

所有人的目光都轉向她,眼神里沒有對皇后娘娘的誠惶誠恐,有的只是期待的、幸災樂禍的興奮。

期待鄧姣吃不了兜著走。

鄧皇后幾乎把整個後宮都得罪了。

跟趙嬤嬤閒聊中,鄧姣大概知道鄧皇后具體做了哪些事。

原主並不能算是純粹的惡毒,之所以在得勢後對所有人冷酷刻薄,可能是出於對自己家世的自卑。

如果換成十年後的鄧皇后,她能更遊刃有餘地把控人心、恩威並施。

但此時的她才十七歲,一進宮就受盡冷眼打壓。

即便得寵,她也怕別人瞧不起她,迫不及待擺皇后娘娘的譜。

她的刻薄冷酷,是她尚且青澀的立威手段。

如今整個後宮被她得罪了,爛攤子砸在鄧姣的肩上。

即便在後宮,也不是頂著個皇后頭銜,就能秒天秒地。

皇帝還在的時候,誰得寵誰說了算。

皇帝沒了,就到了拼家族的環節。

這個環節,瑜貴妃獲勝,傳聞她的兒子可能會取代小太子,登上皇位。

惠妃從前跟瑜貴妃也不算和睦,但她被鄧姣打壓得更狠。

敵人的敵人就是戰友,她果斷投奔了瑜貴妃。

此刻她故意縱容兒子欺辱鄧姣的貼身宮女,就是為了報復鄧姣。

惠妃恨鄧姣的原因很簡單。

事情發生在四個月之前,剛當上後宮之主的鄧姣「新官上任三把火」,跟尚宮局要了近些年後宮開支帳本,一頁一頁的查帳。

這可不是做做樣子唬唬人,第三天傍晚,鄧皇后就查出了帳本上十四處疑點。

太監每月採買的貨款可疑,騙不過鄧皇后這個幾乎從平頭百姓選進宮的小姑娘。

所以一查一個準,太監吃回扣的大案,當時波及後宮四十多名侍從。

她處置了幾個牽頭的大太監,剩下的涉案侍從名單,被她捏在手裡,算是一下子拿住了後宮權勢較大的一群太監。

這事兒辦得可是被寫進正史的。

要說鄧姣有政治天賦呢,十七歲一進宮,她就靠這次查帳,拿住把柄,備好了大棒加胡蘿蔔計劃,恩威並施收買人心,預備培植自己的勢力。

只可惜計劃還沒實施到胡蘿蔔這一步,皇帝就駕崩了,屬於是光得罪人沒收買人心了。

但另一件事辦得有些次。

鄧皇后還查到惠妃的月俸,還包括布匹、炭柴這些供給,比同等級的其他后妃高出一點五倍。

鄧皇后也沒有輕舉妄動,先打聽明白這多出的供給,是否是太后或者皇帝對惠妃的優待。

調查結果,是否定的。

惠妃有一個八歲的兒子,皇子滿十歲前,月俸供給也打到母妃帳上。

但按照這麼算,她的俸祿應該也就比沒孩子的妃子高百分之五十。

之所以高了百分之一百五,是因為惠妃三年前誕下過一個小公主,公主沒活過周歲,就夭折了。

這件事導致惠妃那段時間狀態極差,命懸一線。

那時候,第一任皇后還沒駕崩,也就是小太子的生母,這位可是個真正的菩薩心腸。

得知惠妃失去女兒後重病不起,皇后親自去尚宮局,說要從自己月俸里撥出一部分給惠妃,讓惠妃用最好的藥材養好身子。

最新小说: 快穿之快跑無良宿主殺瘋了 對照組女配傍上年代文大佬 救命!我被文物追殺了 回到那年稱王稱霸 一醉江湖 和毛茸茸無障礙溝通,農場被帶飛 在戀綜小說里當萬人迷 長安秘聞錄 重生九零,為國效力我逆襲當首富 另类童话(1v1h 破镜重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