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了好,變了好啊,不變又怎麼能讓世人知道原曲呢。」
彭平安看著視頻中,父親感慨、落寞卻也欣慰的神情,複雜到他有些看不懂。
父親是高興,還是不高興?
*
安城一處高檔小區中,兩個年輕人原本窩在沙發中看直播,在葉老爺子等人上台表演時,他們原本並不以為意。
他們也是學鼓樂,一個主攻竹笛,一個主攻篳篥。
看著一群老頭、老太太,只當做老年人興趣團。
可是篳篥一開場,學篳篥的男生直接坐直身體。
那是對強者的尊重。
他敢肯定,就是他的老師,在這個吹篳篥的老太太面前,也是遜色很多。
這個老太太是誰?
要知道他的老師,在安城鼓樂中,已經是非常厲害篳篥吹奏者。
此時的他還不知道,這個老太太曾經指導過他的老師。
竹笛聲響起時,沙發上的另一個年輕人也是呆愣住,隨後坐直身體。
她是個女孩子,在觀察細節方面比她身邊的年輕男人,更入微。
每一次的變奏都是教科書級別的!
這一對年輕人是兄妹,他們的父親是安城鼓樂官方流派會長。
他們從小受家庭影響,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接觸鼓樂。
就是剛剛葉柔的琵琶獨奏,也比他們樂團里的大師姐更勝一籌。
兄妹二人對視一眼,這是一群什麼深藏不漏的人?
從葉柔表演的時候,兩人就打開了錄屏。
後來忘記關掉,此時倒是方便再聽一遍。
「哥,你用投屏,連接音響播放。」
她此時真的很慶幸自己錄屏了,明天她要把這個視頻給老師看。
相信樂團里其他人,看完之後也會受益匪淺。
兄妹倆忙活的時候,書房裡兩個中年男人在談話。
其中一個男人,與客廳里兄妹二人眉眼相似,顯然是兄妹兩人的爸爸。
「孔局,咱們這麼多年交情了,我也不跟你客套。安城鼓樂這些年並不景氣,原本還能吸引一些遊客,現在咱們本地人都不愛到現場聽了。」
吳懋深吸一口煙,吐出,繼續說:「說白了,咱們傳統樂器並不被國人熟知喜愛,他們知道的更多是鋼琴,大提琴,小提琴……」
孔局是安城文化局局長,市里提出中秋時安城在京市的中秋晚會上,要有獨特且有安城特色的演奏類節目。
他這不是第一時間想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城鼓樂。
吳懋說了半天,都是在委婉告訴他,節目可以出,但效果可能不盡人意。
沒有效果,最後還得是他這個文化局局長的責任。
他嘆氣:「老吳,你想想辦法。」
吳懋恨不得再給自己點一支煙,他管天管地,還能管觀眾喜歡聽什麼嗎?